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离婚后你惊艳了世界 > 第五章 振翅

第五章 振翅

第五章 振翅 (第1/2页)

风起时,再出发
  
  第一章陌生来电与旧地图
  
  A市的初冬总带着湿冷的风。安然裹紧围巾站在创意园的门口,看着玻璃门上自己的倒影——里面的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羽绒服,手里攥着刚打印好的设计稿,睫毛上还沾着点雨丝。
  
  “城南设计”的工作室最近有点冷清。秋季文创的热度过去后,订单少了大半。林深每天蹲在画架前画老街区的素描,说是想攒够一套画册出版,小雅则在咖啡馆研究新的拉花图案。安然知道,自己这个“助理”的位置,或许很快就不需要了。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时,她正低头踢着脚边的梧桐果。屏幕上跳动着陌生的区号,归属地显示是邻市的海滨区。
  
  “喂,您好。”她的声音带着点被冷风冻过的沙哑。
  
  “请问是安然女士吗?”电话那头是温和的女声,背景里隐约有海浪声,“我们是‘澜海集团’人力资源部,在招聘网站上看到您的简历,您应聘的国内旅游业务主管一职,我们想邀请您来面试。”
  
  安然愣在原地,风卷着碎雨打在脸上。澜海集团她知道,是省内有名的旅游地产公司,以开发海滨度假区和运营文化旅游线路闻名。她投这份简历,纯粹是某天整理旧文件时,翻出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证书,一时冲动点开了招聘软件。
  
  “您……您看到我的专业背景了吗?”她下意识地问。大学毕业后为了周明轩放弃了专业对口的旅行社工作,这七年里,她几乎快忘了自己曾是系里最会做行程规划的学生。
  
  “是的,您的本科专业是旅游管理,而且我们注意到您在毕业设计中做的‘城市文化微旅行’方案,和我们集团新推出的‘老街漫游’项目理念很契合。”对方顿了顿,“当然,我们也看到您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偏向设计,但跨界经验有时反而能带来新视角。”
  
  挂了电话,安然站在雨里,手指还停留在屏幕上“澜海集团”的名字上。雨点落在手机屏幕上,晕开一小片水雾,像极了她此刻混沌又滚烫的心。
  
  回到工作室时,林深正把一幅画挂在墙上。画的是雨中的大学南路,梧桐叶被雨水洗得发亮,街角的咖啡馆亮着暖黄的灯。
  
  “刚在门口看你站了好久,”他转过身,手里还拿着画钉,“淋雨了?”
  
  安然摇摇头,把手机揣进兜里:“接到个面试电话,邻市的旅游公司。”
  
  “旅游?”林深有点意外,随即笑了,“你大学不是学这个的吗?我记得你说过,毕业设计拿了奖。”
  
  安然没想到他还记得。上次加班聊起各自的大学时,她随口提过一句,没想到他记在了心上。
  
  “但我好几年没接触这个领域了。”她有点犹豫,“而且要去邻市,离A市有点远。”
  
  林深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雨:“我爸以前总说,机会像候鸟,不会总停在一个地方。”他转头看向她,“你心里其实想去的,对吗?”
  
  安然的手指蜷缩了一下。是啊,她想去。想去那个能看见海的城市,想去重新拾起被婚姻掩埋的专业,想去试试能不能找回那个在大学课堂上侃侃而谈的自己。
  
  面试定在三天后。安然翻出压在箱底的西装套裙,熨烫时发现领口有颗松动的纽扣——那是结婚时周明轩陪她买的,说是“正式场合穿得体面些”。她捏着那颗纽扣看了会儿,转身从针线盒里找了同色的线,一针一线地缝好。针脚歪歪扭扭,却比任何时候都要认真。
  
  出发前一晚,她把那盆从周明轩家带出来的玉露搬到了林深的窗台上。“帮我照看一下?”她有点不好意思,“要是我没面试上,还得回来麻烦你。”
  
  林深笑着点头:“放心,我每天给它晒太阳。”他递给她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我画的邻市老街速写,说不定能帮你做点准备。”
  
  火车开动时,安然打开信封。里面是十几张速写,画的是邻市海滨区的老码头、青石板路、爬满三角梅的骑楼。每张画的角落都有小字标注:“下午三点的阳光最好”“巷子里的糖水铺营业到晚上八点”。
  
  她看着那些线条流畅的速写,忽然想起林深说过的话:“画画跟过日子一样,最重要的是舒服。”或许,选择让自己舒服的路,本身就不需要太多勇气。
  
  第二章海浪声里的旧专业
  
  澜海集团的总部在海滨区的一栋玻璃写字楼里。站在楼下抬头望,能看到远处翻涌的蓝绿色海浪,像块被打碎的宝石。
  
  面试她的是国内业务部总监,姓苏,是个穿着干练西装的女人,眼角有细细的笑纹。“安然是吧?”她翻着简历,“你的‘城市文化微旅行’方案我看过,当时在业内小范围还挺受关注的,怎么后来没做这行?”
  
  安然握着水杯的手指紧了紧:“毕业时家里出了点事,阴差阳错就改行了。”她没说婚姻的事,有些伤疤不需要逢人就展示。
  
  “有点可惜,但也不算晚。”苏总监笑了笑,“我们‘老街漫游’项目缺个能把文化和体验结合起来的人,你做的设计工作,其实和行程策划有共通之处——都是在讲故事,对吗?”
  
  接下来的提问围绕着具体的项目展开。从如何挖掘老街的历史故事,到怎么设计适合亲子家庭的互动环节,再到如何用新媒体推广线路,安然越说越投入,那些被尘封的专业知识像被海浪唤醒的贝壳,一个个浮现在记忆里。
  
  “最后一个问题,”苏总监身体微微前倾,“如果让你给这条线路起个名字,你会叫什么?”
  
  安然想起林深速写里的骑楼,想起那些爬满墙壁的三角梅,想起想象中阳光穿过树叶落在青石板上的样子。“叫‘转角遇见’怎么样?”她轻声说,“老街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可能是家开了三十年的裁缝铺,可能是堵爬满花的墙,也可能是个有意思的人。”
  
  苏总监眼里闪过一丝亮光,伸手越过桌子:“欢迎加入澜海,安然。”
  
  走出写字楼时,阳光正好。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在脸上,安然沿着海岸线慢慢走。沙滩上有孩子在堆沙堡,远处的渔船鸣着笛靠岸,卖海鲜的小贩推着三轮车走过,吆喝声混着海浪声,像首热闹的歌。
  
  她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声音忍不住发颤:“妈,我面试过了。”
  
  “真的?”母亲的声音拔高了些,“那地方靠谱吗?工资怎么样?住的地方找好了吗?”
  
  “都靠谱,”安然笑着说,“公司有员工宿舍,离海边特别近。”
  
  挂了电话,她点开和林深的聊天框,发了张海浪的照片过去,配文:“暂时不用麻烦你照看玉露了。”
  
  很快收到回复,是个猫咪举着画笔的表情包,后面跟着一句:“恭喜,转角遇到了好运气。”
  
  入职第一天,苏总监带她熟悉项目组。“老街漫游”是澜海集团今年的重点项目,要把海滨区的百年老街改造成集文化体验、民宿、手作工坊于一体的旅游区,而安然负责的,正是其中“文化体验”部分的线路设计和运营。
  
  “这是我们整理的老街资料,”苏总监递给她一个文件夹,“你先熟悉一下,下周一给我一个初步的策划思路。”
  
  文件夹里有厚厚的历史文献和现状照片。安然抱着文件夹回到工位,窗外就是波光粼粼的海面。她忽然觉得,这七年绕的弯路,好像都是为了此刻能站在这里——重新拾起专业,重新面对自己。
  
  第一个周末,安然沿着老街走了整整两天。从清晨的第一家开门的早茶店,到傍晚收摊的糖画艺人,她把每个角落都记在本子上:张家巷的老木匠会做渔船模型,李家弄的剪纸传人是位八十岁的老奶奶,最尽头的“听潮楼”曾是民国时期的书局。
  
  走到码头时,她看到一个穿蓝布衫的老人在补渔网。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渔网的网眼在阳光下像无数个小太阳。“姑娘,来旅游的?”老人抬头冲她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
  
  “我是来做老街规划的。”安然蹲下来,帮他捡起掉在地上的梭子。
  
  “规划好啊,”老人眯着眼看海,“这些老东西,总得有人记着。”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栋老建筑,“那是以前的电报局,我年轻时在那儿接过远洋的电报,嘀嘀嗒嗒的,像海浪在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