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四节 相逢一笑,到位(第4500票加更!) (第1/2页)
2月17日,张建川换了一身没有标记的半新旧军装,既显得庄重正式,又显得老成,早早来到了区委。
今天是区委宣布招聘干部名单,签订招聘合同,并明确去向,然后就是区委领导集体谈话。
这一批东坝区转为招聘干部的人员共十一人,算是近几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批录用招聘干部。
其实在春节前,根据各乡镇推荐和区委研究确定人选后就开始了公秘结合的考察,主要是对人员原来所在单位进行现实表现的考察了解。
张建川和罗金保所在的派出所,主要是通过对支部党员和所领导班子进行了解调查,然后又在区委进行了谈话,同时也选择了部分群众代表了解情况。
当然这种事情肯定瞒不了人,只不过这已经是在春节边上了,调查结束后,春节就来了,所以消息发酵也就是春节期间了。
最后考察反馈基本没有问题之后,区委那边名单便正式上交县委组织部研究确定后报县委常委会过会。
现在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
红头子文件下来,大家心也就稳了,情绪上佳。
哪怕是原来还有些嫌隙的张建川和罗金保之间也都相视而笑,很有点儿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现在大家都是招聘干部了,而且还不在一个乡镇上,从事的工作性质也大相径庭,准确的说又不在一个竞争生态位了。
没有了利益冲突,自然就不存在什么矛盾嫌隙了。
虽然是第一次经历这些事情,但张建川感觉自己到这个时候反而心就稳了,甚至都没有那么激动了。
区委副书记罗金彪主持了集体座谈会,宣布了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的文件,会上区委I书记刘英刚给大家上了一堂组织纪律和廉政课,算是完成了整个程序和“仪式”。
接下来就是各乡镇的党委副书记来把成为招聘干部的同志接回各乡镇,开始正式步入新的历程。
其实绝大部分干部原来本身就在乡镇工作,都是熟人熟事,根本不需要走这个过场,但程序却是如此。
而张建川和罗金保则不一样,是正经八百要被接到乡镇上去报到的。
整个尖山乡只有一辆车,一辆老掉牙的212吉普,甚至比派出所那辆警用吉普年龄还要大几岁。
司机小宋拉着乡党委副书记屈双泉与张建川返回尖山乡。
对屈双泉,张建川不熟悉,但是还是认识。
虽然大概率自己是去干公安员这个职位,但是在没有明确之前,自己还是一个纯粹的招聘干部,要等到回到乡里,听从乡里的安排。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尖山乡虽然是整个东坝区最小的乡镇,但一样有除了书记、乡长之外的三名副书记、四名副乡长,外加一个党委委员兼武装部长和一个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这一算下来乡里领导也是黑压压一大片,党政联席会议能把小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
三个副书记,一个管党务并兼着纪官员,一个管经济兼着工业公司经理,一个管综治政法和精神文明,几个副乡长就分管着诸如农业、交通、文教、卫生等等事务了。
屈双泉就是管综治政法和精神文明的副书记。
因为之前张建川打交道更多的还是赵昌元,所以和他不算太熟。
但也知道这一位副书记水平肯定要赵昌元强得多,对赵昌元的工作早就心怀不满,等到顾明建来担任乡长之后,在换掉赵昌元上迅速与顾明建形成了一致意见。
这也是马连贵和自己隐约提及的。
现在赵昌元不再兼任公安员,但是仍然还是党委委员和武装部长,理论上,如果张建川成为乡治安室主任,也就是公安员,屈双泉就是自己的分管领导了。
“屈书记,我对尖山不算陌生了,起码也来过有一二十回了吧,但主要还是和治安室的兄弟伙些打交道,几位乡领导里边,可能就和顾乡长与您要熟悉一些,陶书记以及其他几位书记乡长我也就是面熟,没怎么打过交道,到时候还要请您帮忙引见引见了。”
说实话,屈双泉对赵昌元虽然不满意,但是也没想到区里会突兀地安排一个才二十一岁的小伙子过来,而且大概意思也就是让他当公安员。
从内心来说,他是不太认可这一安排的。
当然,这只是区里的一个意向性意见,如果乡上不认同或者有其他考虑,也可以进行调整。
但当屈双泉听到张建川主动提及顾明建时,屈双泉就会意过来。
这一位多半是和顾明建有些什么瓜葛,又或者顾明建对这一位有什么安排。
“建川,咱们乡里几位领导都很平易近人,陶书记最早也是原来区里下来的,他也不是咱们尖山本地人,而是东坝人,但在咱们尖山干的时间很长,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