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节 见微知著,释疑(保底第二更求月票!) (第2/2页)
顾明建刚当乡长没几天,当然不可能接受这种结果。
“乡长,这就没办法了,资不抵债了,而且这两家厂子现在都运转困难,怎么来让其摆脱困境,乡里有思路么?”张建川问道。
顾明建摇头,“毫无头绪,老黄一直说饲料厂面临的困境是经济大气候,熬过这两年,情况就会好转,木材厂那边老林年龄太大了,现在回林业站了,没人接手,……”
一句话,找不到懂经营的人才来接手这两家企业。
黄家荣作为饲料厂厂长连亏几年,负债累累,但现在仍然是信心百倍,一副熬过去就是春天的架势,这让张建川都很怀疑其信心究竟来于哪里。
如果说86、87年亏损,张建川不清楚当时经济形势如何,不好评价。
但是去年整个经济大气候是处于一种爆炸期的,没道理88年你都赚不到钱,还在继续亏损,而且亏损额还越来越大,这就太蹊跷了。
“乡长,饲料厂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见效的企业,连亏几年,我都不清楚怎么会弄到这个地步,乡里就没有想过换人?”
张建川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应收款项外边那么多,既然收不回款项来,为何还要继续向这些代销客户供货?我觉得这里边怕是有啥猫腻吧。”
张建川的话说到顾明建心坎儿上了。
饲料厂基本上就是一个加工型企业,各种配料采购回来按照一定比例搭配进行加工,然后卖出去,这你要说这都能玩不转而亏损,甚至多年大亏特亏,还真的需要好好捋一捋。
顾明建脸色阴晴不定。
企业整顿势在必行。
他来当乡长和陶永兴搭档,陶永兴年龄大了不思进取,他还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的。
按照这架势,他干乡长一届再接任书记的话,最起码要在尖山乡呆五六年去了,无论是合作基金会也好,还是这两家企业也好,恐怕都会和他未来的仕途息息相关。
今年局面很严峻,就如张建川所言,就这架势,按照常理,要么就是合金会不惜代价地输血支持两家企业维持,要么断血两家企业就轰然倒地。
“建川,你觉得是人的问题?”顾明建迟疑着道。
“乡长,肯定是人的问题,但是不是你说到的那种问题,我对厂子不了解,不敢断言。”张建川轻笑,“要么是企业经营者无能,要么就是企业经营者别有所图了,是哪一种问题,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那你觉得呢?”顾明建一直对张建川的预测很有信心。
“呵呵,真要我说?”张建川看着顾明建。
“嗯,你说!”顾明建咬咬牙。
“要我说,后一种问题可能性更大,前者或许也有,否则没有道理盈利两年突然转为亏损,尤其是去年亏损难以想象。”
张建川毫不客气地道:“不过,乡长,要查的话,你和陶书记可要想清楚,那就是揭盖子了,后续如何处理你们得有准备。”
张建川来尖山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饲料厂厂长黄家荣还是有些了解的。
前任乡党委I书记的小舅子,饲料厂也算是他一手建起来的,副厂长、财务科长,都是他的私人心腹,在厂里一手遮天。
所以乡工业公司根本就插不进手。
而且这位前任乡党官员去年到政协去了,担任专委,没谁愿意去凭空得罪这样一位老领导。
张功友意见很大,但是意见大也没用。
每年三万五千块钱的管理费不是小数目,现在谁要接手,只怕他求之不得,这样大一个包袱扔给你,他拍拍屁股走人。
按照张建川的想法,乡里如果真的要想接手,那就得挖根究底,不能让一帮蛀虫吃得脑满肠肥就丢下一个烂摊子走人了,留下的窟窿让后人来扛着。
离开顾明建办公室时,张建川都还能感受到顾明建满脸愁思的怨念。
没办法,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你当了乡长,烂事儿破事儿肯定就绕不过。
当然,张建川觉得饲料厂恐怕就算是没有黄家荣一党人的问题,还是很难在当下形势下挺过去。
这两年经济形势这么严峻,还是按照常规的手段那样生产卖货,推销收款,恐怕难以在竞争中存活下来。
不过这都不管自己的事情,自己就给他们出个主意而已。
****
努力坚持每天万字以上,值得兄弟们投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