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七十二节 筚路蓝缕,草创伊始(第三更求票!) (第2/2页)
简玉梅也笑了起来。
“咱们原来几个老搭子,老杨还在市里,但一会儿就要回来,老吕恐怕就没法参加了,按照你说的,他可能要十二月才离职,高唐辞职在民丰那边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好在江元博先走到时没啥影响,美英也来了,不过她丈夫也转业了,这几天她在帮着一道跑手续,……”
“嗯,我知道,在广东的时候我给谭书记和丁部长都打了电话,应该问题不大。”张建川当然清楚这事儿。
赵美英舍弃尖山乡工业公司那边的工作来自己这边,也还是要有些决心的。
本来一家人可以团聚了,可现在丈夫回来在安江县公安局工作了,可她却要来经开区这边上班,一下子又变成两地分居了。
但她丈夫很支持,所以张建川自然也对人家丈夫的事情十分重视。
好在谭立仁和丁向东那边都早早就说好了,一切办理都很顺利,预计十二月份两边可以正式入职上班。
从这也能看出人脉的重要性,如果当初张建川不能把赵美英丈夫转业回来的工作安排好,赵美英也不可能在民丰公司的时候那么给自己扎起,现在也更不可能在自己需要人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放弃和丈夫团聚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过来。
但你在经开区这边就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这也是当初张建川对是否要把生产厂设在经开区有些犹豫的原因。
不过现在既然已经决定了,张建川也不再纠结,如果能一炮打响,那么很快一条生产线就可能迅速扩张成两条三条,甚至更多,到时候重返安江去建厂也不是不可能。
“嗯,有几个人算几个人吧,高唐来了,也算替他接个风吧。”张建川环顾四周:“把老郑和老庄也叫上,对了,老吴也来了吧?”
当时的民丰公司主要是以原来尖山饲料厂的人员为主组建起来的班底,比如郑永才和庄来顺,但也有例外。
吴明寿和毛廷全就是东兴饲料厂里挖掘出来的生产骨干,后来司忠强也很看重吴明寿和毛廷全二人,吴明寿就是吕云升私下里去帮助挖来的。
“来了,老郑不在,他带队去华流培训去了,必须得有人在那里守着,这是第一批,第二批工人也已经招完了,就该老吴带队过去了,第三批还有三十人,也要马上启动招募,……”
简玉梅接上话:“没办法,咱们这也是去挤占人家的培训资源,哪怕是给钱,人家都还不乐意,所以一次没法接纳那么多,只能分成三拨来。”
张建川吸了一口气:“没办法,原来咱们是依托原来尖山饲料厂这个家底儿,先前还不觉得,还认为这就是一个破摊子,不值一提,但现在一看,你还别小看这破摊子,很不简单,你要从头白手起家更难,啥都要自己一手一脚去折腾,也幸亏还有你们几个,否则我这个梦想也趁早打消了,……”
简玉梅同样有此感受。
在一个原有平台上来搭建和在一无所有一块白地上搭台是完全不同的,原来在民丰觉得还行,轻车熟路,干得也很顺手,还觉得这应该是驾轻就熟,这一次来搭建益丰公司,简玉梅一样也感觉到了不同。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啥都要一手一脚地组建搭台,从行政、财务、市场销售、生产、后勤等等每一块人员都要自己去物色筛选,张建川只给出了一个大框架,其他就是自己来一点一滴的填充。
也幸亏还有原来民丰留下的一些底子,勉勉强强在每一块都能凑出一两个牵头的人来,否则这更加棘手。
就如同张建川所说的那样,没有一帮班底,你干什么事情都会难上十倍,甚至就是空想。
张建川在去广东之前就专门给自己说过,可以利用原来她在农行干人力资源时候的一些人脉,看看能不能在行政、财务、后勤这几块上物色选一些可用之人。
但这谈何容易,一个初创的新企业,而且还是私营企业,这年头谁会舍弃自家的铁饭碗来你这里?
可以说如果不是张建川在民丰公司的表现太过耀眼,在搞火民丰上的几招都是惊艳绝伦,让人刮目相看,不管是自己,还是吕云升、高唐、赵美英等人都不可能舍弃自己原来的工作和职位来经开区跟着他打拼。
恐怕也就只有杨德功是因为受了张建川的大恩,会不管不顾地跟随他罢了。
***
求月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