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都中状元了,你告诉我这是西游? > 第53章 八个字

第53章 八个字

第53章 八个字 (第2/2页)

那些对考题早有准备的人神色还算镇定,笔下落墨虽慢却稳,字字推敲。一个红脸进士轻捻胡须,片刻后便提笔挥毫,脸上带着几分自信。
  
  也有几个明显是临场发挥的进士便窘迫得多。一个瘦高个捏着笔杆,眼神慌乱地在纸上游移,额头沁出细汗,迟迟落不下第一笔。他几次抬眼偷瞄旁人的动作,又被自己臊得慌忙低头,显得坐立不安。
  
  另一个矮胖些的进士则更紧张,握着笔的手微微发颤,写了几字似乎不满意,急得脸色通红。
  
  很快,陆续有人停笔。内侍穿梭其间,将写好的诗稿一一收起,呈送到太子案前展示。
  
  只见纸上诗词各异:
  
  “风急浪高舟欲倾,艄公奋力挽狂澜。拼将一力争前路,不惧波涛万丈深。”
  
  “浊浪排空江风恶,扁舟起伏渺如粟。何当得遇济川手?稳渡滔滔向坦途。”
  
  “水茫茫兮波荡荡,摇橹人兮何仓皇……”这首诗刚写了两句便没有再下笔。
  
  众人目光扫过,有人暗暗点头,有人微微蹙眉,也有人为自己的作品感到汗颜,眼神游移不定。
  
  殿前侍立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也微微颔首,低声交流着简略的品评。
  
  此时,刚遇此题的孙伏伽不愧是大唐第一位状元,灵光乍现,紧皱的眉头舒展,郑重落笔。片刻之后,他搁下笔,双手恭敬地捧起诗稿,声音带着刻意调整后的平稳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
  
  “微臣拙作已成,请殿下与众位大人评点。”
  
  内侍立刻上前接过诗稿,呈至李世民案前。李世民垂眸看去......
  
  江阔风涛卷,舟轻帝业浮。万民同舵手,稳渡向天流。德泽如川广,江山岂覆舟?君明臣直处,四海靖波流!
  
  诗的前两句点题写景,后六句却直白又竭力地拍上了马屁。
  
  将波涛汹涌的江面强行比作蒸蒸日上的“帝业浮”,将孤独的艄公偷换概念为凝聚万民意志的“舵手”,更是在众人皆忧心“覆舟”时,他笔锋一转直叩“江山岂覆舟?”
  
  这是在替太子作答,用最谄媚的口吻喊出“不可能覆舟”!结句更是将功劳归于“君明臣直”的“君臣相得”,不仅拍了他的马屁,还隐晦地恭维了在场的重臣们。
  
  这“才情”全都用在了奉承上,确实“老成”,也确实中规中矩又透着钻营的气息。
  
  李世民看着诗稿,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微微颔首。
  
  这诗写得“很懂规矩”,很到位。至少,很合他们此刻想打压陈光蕊的需要。
  
  “嗯,孙卿用心了。”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点评了一句,目光却精准地射向一直在场中央,几乎被所有人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陈光蕊。那份故意忽视的氛围几乎凝固成了实质。
  
  “陈光蕊。”
  
  李世民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直指核心,
  
  “你的大作呢?让孤也见识见识,你那片刻写下的东西,到底是何锦绣文章?”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陈光蕊身上。许多人眼中带着嘲讽、轻视或等着看好戏的意味。李靖在后方看得是又急又气,恨不得上去代笔。
  
  陈光蕊依旧平静。他刚才根本不是在“思索良久”,而是在观察,在确定某些事,不过现在,他已经从那个目标身上找到了更多的异常。
  
  他将那张纸举了起来,坦然地迎着太子和所有大臣、进士的审视。
  
  纸上确实只有寥寥数字,横竖各一行,墨迹不算工整,却带着一股奇异的力度与穿透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