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多为皇家开枝散叶! (第2/2页)
太子胤礽,虽无直接证据指使,然毓庆宫旧怨引发祸端,弘皙识人不明,险酿大错!
罚太子于毓庆宫闭门思过半月,抄写《资治通鉴》十卷!
弘皙禁足三月,由詹事府严加管教!
“儿臣……领旨谢恩。”
.........
待所有皇子怀着复杂心情离开后,康熙独独叫住了胤禛。
“弘晖的腿伤,如何了?”
康熙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透着真切的关心。
在永和宫遇到弘晖几次,发现这个孙子聪慧、纯善,便多了几分喜爱,去上书房时也会考教几分,没想道太子和弘皙竟......
“回皇阿玛,太医说骨头无碍,静养些时日便可痊愈,劳皇阿玛挂心。”胤禛恭敬回禀。
“嗯。”
康熙点点头,沉默片刻,长长叹了口气,语气带着深深的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弘晖是个好的,让他好好修养便是!“”
胤禛垂首:“儿臣代弘晖谢过皇阿玛隆恩。”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怨怼。
康熙看着这个素来沉稳冷峻的四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话锋一转,单刀直入:“说说吧,那个瑶哥是怎么回事?
别用哄骗外面那一套欺瞒我?”
胤禛早有准备,这事就是康熙不提,他也会主动说明:
“回禀皇阿玛,那“耀哥”是儿臣后院格格,也是弘晙生母姜氏!
康熙:“她一个后宅女子,怎会以太监身份出现?”
胤禛垂下眼眸,声音仍然不急不缓:
“是儿臣应允,儿臣存了私心,弘晙年岁尚小,且还不为曾学过骑射,姜氏是猎户出身!
她……天生神力,身手了得,比儿臣府里的侍卫强上许多,所以,当她提出要陪弘晙去时,儿臣存了私心,心想若是出现意外,以姜氏身手,弘晖、弘晙定安然无恙!
儿臣坏了规矩,请皇阿玛责罚!
胤禛跪下磕头认错,“不过儿臣不后悔,那日若非她拼死相救,弘晖与众多侄儿、宗室子弟,恐已遭不测。”
康熙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发出笃笃的轻响。这
沉默带着巨大的压力。
半晌,他才缓缓开口,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她这样的能力……身世来历,可彻底查清楚了?”
胤禛早有准备,沉声道:
“回皇阿玛,已反复详查。
姜氏祖籍昌平,只因祖辈都住在偏僻山村,村里皆是姜家人,其祖上皆以狩猎为生。
据乡邻所言,其父力大无穷,能搏虎豹,姜氏自幼便显露异于常人之力。
此力……似为家族血脉遗传。
弘晙似遗传姜氏,年方四岁,已能轻易举起数百斤重物,假以时日……”
“家族遗传?!”
康熙的眼睛猛地睁大,精光爆射!
他脑中瞬间闪过西北未平的准噶尔部、东北虎视眈眈的沙俄、还有那些蠢蠢欲动的边患……若大清军中能几个像姜氏一样的将军?!
开疆拓土,震慑宵小!
“弘晙……竟也有此天赋?!”康熙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姜氏虽好,但却是女子,而弘晙可是爱新觉罗家的血脉!
“弘晙……是个好苗子,老四,你务必好生培养,寻最好的武师傅,不可埋没了这份天赋。”
康熙原本想直接派大内高手或军中宿将去教导,但想到自己仅仅对弘晖表示了几分关注就引来如此祸事,若再对弘晙表现出特殊重视,只怕会将他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叮嘱胤禛用心。
“儿臣谨遵皇命,已延请名师,定当悉心教导弘晙。”胤禛应道。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深邃地看着胤禛,仿佛在权衡着什么。
最后,这位帝王用一种近乎家常的、却带着不容置疑意味的口吻,轻描淡写地抛下一句:
“嗯……若姜氏一族果真有此血脉天赋……老四啊,你与她,当多为皇家开枝散叶才是。
此等良才,多多益善。”
胤禛:“!!!”
饶是胤禛心性沉稳如山,也被康熙这突如其来、直白得近乎的指令给震得心神一荡!
他猛地抬头看向康熙,只见皇父的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只是聊家事,但语气却没有丝毫的狎昵或玩笑之意。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瞬间涌上胤禛心头!
荒谬!
恼怒!
一丝被当作配种工具的屈辱!
但更深层的,竟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隐秘的悸动?
姜氏那鲜活的身影,竟在此刻不合时宜地闪过脑海。
他迅速垂下眼帘,将所有翻腾的情绪死死压住,面上依旧是一片恭谨沉静,仿佛只是听到一句再平常不过的吩咐,躬身道:
“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康熙挥了挥手,胤禛恭敬地退出了乾清宫。
殿门在他身后关上,隔绝了那沉重的帝王威压。胤
禛站在乾清宫门口的台阶上,深深吸了一口微凉的空气,才压下心头的波澜。
他抬头望向雍亲王府的方向,眼神变得无比深邃复杂,皇阿玛方才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心湖,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
而姜瑶对这一切都不知道,她正带着冬雪收拾东西,明天就是她进府满一月,也是她要去看姜翠山和王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