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没人为难你吧! (第1/2页)
同圆胡同,姜家小院。
天刚蒙蒙亮,姜翠山和王氏就已经起身,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小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点心、果子,都是昨儿个紧赶慢赶做出来的,全是姜瑶和弘晙平日里最爱吃的。
厨房里,王妈已经在忙着准备午膳的食材,鸡鸭鱼肉样样齐全,香气隐隐飘出。
进京这一个月,老两口虽然不用再下地干活,还有李大牛、王妈伺候着,但总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空落落的。
唯一支撑他们的,就是女儿离府前那句话:“爹,娘,每月月底我都会回来一次。”
于是,同圆胡同离雍亲王府只隔一条街的距离,就成了老两口最大的慰藉。
他们不敢靠近那朱门高墙的王府,只敢每天远远地、绕着那条街走上一圈,心里盼望着,说不定就能碰上耀儿带着孙子出来呢?
可惜,耀儿没碰到,倒是有好几次,远远瞧见雍亲王胤禛骑马回府,那张冷峻的侧脸和不怒自威的气势,让老两口心里直打鼓!
更加担忧女儿在那样的人物手下、在那深宅大院里会不会受委屈。
前两日,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南苑惊马”、“耀哥神威”,老两口一听那描述,心里就跟明镜似的——准是他们家耀丫头!
别人都在惊叹那“小太监”的神勇,只有他们,吓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那是疯马啊!
十几匹!
耀儿是打猎厉害,有些本事,那也是肉胎凡身,万一有个好歹……
姜翠山急得嘴角起泡,最后一咬牙,厚着老脸,第一次走到了雍亲王府那气派的大门口。
果然,还没靠近就被侍卫卫厉声驱赶。
他豁出去了,颤着声音道:“官爷你好,小民....小民是府里姜格格的父亲,姜翠山!
小民就想问问,耀儿和军军……他们....他们平安否?”
那侍卫一听“姜格格”三个字,身体顿了一下,有些不相信的看向姜翠山,这个身材高大、粗犷,穿着普通的汉子,会是姜格格的爹?
但又听姜翠山说耀儿、军军时,态度瞬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仔细又打量了他几眼,竟还客气地回话:
“原来是姜老爷。
您老放心,姜格格和三阿哥都平安无恙,在府里好着呢。”
姜翠山感觉到侍卫态度的变化,但他此时的心神都在侍卫刚才的话上,虽然得了准信,可没亲眼见到,这心终究是悬着的。
伺候的李二牛、王妈看老两口天不亮就在院门口张望,劝道:“老爷,夫人,既然小姐说了今日会回来,必定会回来的。
您二老安心等着便是,站门口别累着了,小姐回来知道了肯定要心疼。”
正劝着,屋里又走出三个年轻妇人,正是姜瑶的三个姐姐。
她们也是听说了京城传闻,放心不下妹妹,昨日才由大姐夫赵长生、二姐夫李明远赶着驴车送来京城的。
姐妹三人也是一夜没睡踏实,早早起来陪着父母一起等。
“爹,娘,幺妹机灵着呢,肯定没事。”大姐姜梅安慰道。
“就是,幺妹从小何时吃过亏,你们担心别人还差不多。”三姐姜竹吃着块点心跟着说。
二姐姜兰没说话,只是挽着王氏的胳膊,一起眼巴巴地望着胡同口。
雍亲王府这边,静心斋也是一大早就忙开了。
姜瑶和弘晙难得没进行晨练,一起床就开始最后清点要带回去的东西。
看着那堆成小山的箱笼,连姜瑶自己都有些咋舌。
福晋乌拉那拉氏倒是说话算话,安排了两辆马车。
若不是昨晚,已经把那些要清仓变现的东西送出去了,这两辆马车肯定是不够的,如今倒是刚刚好。
说到变现的东西:
姜瑶在京城也没有人脉,本来把事情安排给张福宝,但是张福宝小小年纪就进了宫,若是有人脉,肯定也不会来伺候她。
再加上小小年纪就进了皇宫,在京城也人生地不熟,才出宫一个月,又是一个格格的太监,虽然现在在府里有几分薄面!
但想找到一个靠谱的渠道把这些好东西卖出好价钱,还是不行的?
他苦着脸向姜瑶请罪,说自己怕办不好这差事。
姜瑶一想也是,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
“你去找苏培盛!
他那种级别的大总管,手里肯定有门路!
你告诉他,这些东西卖出去,所得利润,分他一成!
但前提是,你得跟着学,下次就得你自己来了!”
张福宝眼睛一亮,对啊!找苏公公!
但,苏公公会理他吗?
虽然,在前院时,苏公公会给他几分笑脸,这府里想攀上苏公公的可不少,但苏公公也就对进宝公公有几分不同。
如今这事去求他,他能帮着办吗?
而且,这样一来,主子爷不就知道了!
张福宝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姜瑶不在意的说,知道就知道,不行咱们就自己想办法,大不了到时候她从后院出去,自己慢慢卖。
张福宝没办法,只能屁颠屁颠地跑去前院找苏培盛。
胤禛负手站在书案前,手中的狼毫笔饱蘸浓墨,却久久未能落下。
宣纸上空无一字,正如他此刻纷乱又憋闷的心绪。
五年前那次可以说,姜氏这女人不知道他身份,所以独自跑了,情有可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