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第2/2页)
他可是知道,老十四家的弘明昨日咳嗽几声,德妃娘娘可是派人左一趟右一趟的询问,赏赐更是流水般的往哪里送!
如今,却通过福晋来敲打他,干涉他的后院之事。
“嗯,爷知道了。”
他放下茶杯,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
说完,便起身,“前院还有公务,你早些歇息。”
“是,恭送爷。”
乌拉那拉氏起身相送,看着他挺拔冷硬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轻轻叹了口气。
若是几年前,德妃若是这样说,四爷多半会给她几分面子,去后院某人那里坐坐。
可如今,四爷威仪日盛,心思越发深沉难测,她也不知道,德妃这番话还能能起几分作用。
出了正院胤禛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差点忘了,府里还有一个乌雅氏,是德妃早早赐下来的人。
以前留着她们主仆,偶尔还能传递些无关紧要的消息回去,算是有点用处。
如今看来,却是留不得了。
他淡淡吩咐苏培盛,语气平静无波:“乌雅氏身边那个嬷嬷,不用留了,乌雅氏....以后就在院子里待着吧!”
苏培盛心头一凛,立刻躬身:“嗻!”
他知道,这是主子爷在清理门户,也是做给德妃看的。
......
胤禛沉着脸回到前院书房,将积压的政务折子一一批阅。
书房内气氛压抑,苏培盛屏息凝神地伺候着,连研墨都小心翼翼,生怕触了主子的霉头。
直到夜深,折子总算处理完毕。
苏培盛觑着胤禛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试探:“爷,时辰不早了,您今日……可要歇在后院?”
胤禛闻言,握笔的手微微一顿。
方才福晋的话又在耳边响起。
子嗣……德妃的敲打……确实!
皇阿玛二十多个儿子,他才三个,确实少了,是该进后院了。
然而,这个念头刚一升起,昨晚在静心斋的情形便不受控制地浮现脑海——那个女人毫不留情地驱赶,那双清澈的却带着不耐烦的杏眸,仿佛他是什么碍事的物件一般!
一股憋闷之气瞬间涌上心头,将他方才批阅公文带来的冷静驱散大半。
姜氏...她不愿意?
哼,难道他胤禛,堂堂雍亲王还缺人伺候不成?
有的是人盼着他去!
只是……心里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滞涩与不舒坦,却盘旋不去,让他莫名烦躁。
“去武氏那儿。”
胤禛冷声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负气。
武氏娇媚可人,小意温柔,说话也动听,正好舒缓心情。
“嗻!”
苏培盛心中一凛,立刻躬身应下,忙不迭地吩咐小太监赶紧去武格格的院子通知,让武格格准备着。
书房内重新安静下来,胤禛却觉得有些看不进去眼前的折子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负手望着窗外清冷的月色。
这次南苑惊马,皇阿玛还是因为太子和弘皙轻拿轻放,这亲自带大的孩子,还真是旁人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
若不是那日他纵着姜氏,他的嫡子弘晖和弘晙都要因为太子和弘皙的有意为之而葬送生命。
胤禛潜心学佛多年,佛家讲因果轮回,世间诸事皆有定数。
但胤禛的内心却是诸多怀疑,若是如佛家那般,那个位置!
他不争,不筹谋,必不会落在他身上。
然而自从遇见姜氏之后,他却觉得,这冥冥中的因缘造化,也有些道理。
姜氏幼时救了十三、十四时,那群孩子里,有个孩子是哪家人几代单传,他的父亲经商能力了得,如今已是江南巨贾。
单初因为那份救命之恩,投在他门下,这些年来一直通过十三弟暗中将大部分利润输送到他门下。
这些“意外之财”不仅支撑了他培养粘杆处的开销,更在几次赈灾中让他得以不动声色地博取民心,外人还不知道那人是他的人。
而他和她第一次相遇,他无意中救了重伤被追杀的他。
再遇,他们母子的出现,让他们没有付出其他损失惨重的代价,就消除了皇阿玛和太子对他的忌惮,让他有了喘息之机。
他纵着她女扮男装混入南苑伴在弘晙身边,本是破了天大的规矩。
可偏偏就是这份破例,让他免受丧子之痛!
且她这一救,更让之前因追缴户部欠款而开罪的宗亲们和兄弟们缓和了神色。
这份无形中积下的人情,远比任何政治算计都来得牢固。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自姜氏出现后,许多事虽看似偏离常轨,结果却往往导向意想不到的善果。
这莫非就是佛经中所说的“逆增上缘”?
以逆境为助缘,反而成就功德。
既如此,他又何必以世俗规矩相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