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我的时代1979! > 第八章 成为海派校园文化的标志(5.3k)

第八章 成为海派校园文化的标志(5.3k)

第八章 成为海派校园文化的标志(5.3k) (第1/2页)

如果有人问在1979年的复旦上过大学的学生,那一年魔都校园里谁是最有知名度的学生?
  
  那回答是毫无疑问的。
  
  一定是许成军。
  
  一首《北乡等你归》把许成军再一次抬到了学生群体中的高位。
  
  第二天清晨的复旦,雾还没散,淞庄宿舍区就飘起了细碎的吉他声。
  
  不是许成军弹的。
  
  是周海波,昨晚在操场听了半宿,今早抱着从老乡那借来的旧吉他,在楼下对着树“扒和弦”。
  
  手指按错弦疼得龇牙咧嘴,却舍不得停,连路过的保洁阿姨都停下扫帚:“小周,这是昨天许成军唱的那调调吧?真好听!”
  
  “阿姨,别捧他了,他那调子,十句对不上一句!”胡芝撇撇嘴。
  
  “你懂个蛋!”
  
  周海波刚要继续骂,就见三个穿劳动布褂子的男生跑过来,手里攥着的烟盒纸:“海波,昨天没记全歌词,你跟成军住一屋,再给咱念两遍呗!”
  
  说话的是物理系的赵学军,家在河南农村,昨天听“北乡的槐树下”时,想起自家门口那棵老槐树,半夜没睡着。
  
  “小意思!我给你抄!”
  
  “要签名不?”
  
  “许成军的?”
  
  “差不多!”
  
  周海波也是借着许成军的光,成了次名人,捧着吉他站在淞庄楼下,倒也被不少不认识许成军的要了不少签名。
  
  飘飘欲仙!
  
  爽!
  
  咱京城爷们就得这个范!
  
  “差不多个蛋,你看看你签名上面写的是许成军嘛!”
  
  林一民一点不惯着。
  
  赵学军横竖都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到,满张纸都是“周海波”三个大字!
  
  周海波:
  
  这边正围着要歌词,食堂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哄笑。
  
  许成军刚走到食堂门口,打饭的李师傅就把勺往铁桶里一磕:“成军同学,来!今天给你多盛勺土豆炖肉,我家丫头在复旦附中,昨天听同学唱你的歌,回家跟我闹,说要见‘弹吉他的大作家’!”
  
  一听许成军。
  
  排队的学生瞬间围过来,有人掏出钢笔往课本空白处记,有人直接把搪瓷缸递过去:“许成军,写缸底!省得丢!”
  
  许成军一脸莫名地刚接过缸子,这玩意也能签名是吧?
  
  就见苏曼舒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拎着个布包:“我妈蒸的杂粮馒头,中午吃这个。”
  
  周围顿时起哄。
  
  苏曼舒的室友齐月茹喊“曼殊偏心”,苏曼舒脸一红,把布包往许成军手里一塞。
  
  倒也不像寻常姑娘转头就走,而是反过来看齐月茹:“不是你让我给你的李哥哥送信的时候了啊,月茹!”
  
  “曼舒!”齐月茹闹了个大红脸。
  
  “走啦!”
  
  她刚走一半,转头看了眼许成军,杏眼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许成军的脸。
  
  站在人群里,美的不可方物。
  
  “大诗人,你的信可还没到哦!”
  
  许成军捏着温热的布包,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忍不住往上翘。
  
  这股热闹不止在复旦。
  
  下午两点多,校门口突然来了辆二八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上海交大”的校徽,骑车的男生汗流浃背,见人就问:“同志,许成军同学在哪?我们系里传疯了他的《北乡等你归》,我来抄歌词!”
  
  正好碰到去图书馆的陈阳,他是许成军之前在自习室认识的中文系同学,立刻拍着胸脯:“跟我来!我带你找他!”
  
  两人刚走,又有两个穿蓝布校服的女生跑过来,是上海师大学的:“我们社长说,复旦有个学生把‘南边的事’唱成了歌,可好听了,让我们来学学!”
  
  1972年至1980年期间,华东师范大学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所以此上海师大非彼上海师大。
  
  校门口的热闹,被路过的王建国看在眼里。
  
  他是上海机床厂的学徒,今天来复旦找表哥借复习资料,准备明年考大学。
  
  刚进校门就被这阵仗惊着,拉着表哥问:“哥,这许成军是啥人物?比电影明星还火?”
  
  表哥是复旦历史系的老生,笑着递给他一张抄着歌词的纸:“你先看看这个。”
  
  王建国接过纸,念着“你在南疆的硝烟里,握紧钢枪”,突然顿住——
  
  他二哥虽然没驻防南边,但是下次轮换说有可能要过去。
  
  昨天听广播说“南边局势稳了”,心里正惦记,此刻看着歌词,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这歌……是他自己写的?”
  
  “可不是嘛!”
  
  表哥拍了拍他的肩膀,“人家还是《收获》上发过的作家,又会写又会唱,现在上海的学生圈子,谁不知道许成军?”
  
  这边王建国刚走,复旦的黑板报前又围满了人。
  
  中文系的学生连夜把《北乡等你归》的歌词抄在黑板上,还用红色粉笔描了“南疆有丰碑,北乡等你归”两句,旁边画着一把小小的吉他。
  
  教现代文学史的李老师站在人群后,手里拿着笔记本,边看边点头,嘴里还跟着哼调子。
  
  他和她爱人都是音乐爱好者,教了二十年书,第一次见学生把“家国”唱得这么柔,却这么有劲儿。
  
  他听得出这首歌旋律具有独特的韵味,其节奏、音高和旋律走向等方面都有别于当时中国音乐中常见的旋律模式。
  
  真是稀罕!
  
  更难得的是这首歌的歌词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写实性。
  
  无疑会对以后得歌词创作方向产生影响,促使更多的词曲作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和情感。
  
  有点东西!
  
  下午的时候,金陵东路的旧货店更热闹了。
  
  老板是林一民的表哥,今早刚挂出“许成军同款吉他,26元一把”的招牌,就围来了一群人。
  
  有复旦的学生,有其他学校的,甚至还有两个穿军装的战士,手里攥着津贴:“同志,我们下周末要去慰问演出,想买把吉他,就弹许成军那首歌!”
  
  老板乐得合不拢嘴,边递吉他边说:“这可是许成军同志弹过的型号,昨天刚到五把,现在就剩两把了!”
  
  而此刻的许成军,正坐在中文系的教室里,对面坐着几位学生会干部,气氛算不上拘谨,却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郑重。
  
  文艺部部长李萧仪手里拿着一张纸,语气格外客气:“成军同志,我们想在相辉堂办迎新晚会,想邀请你表演个节目,哪怕你一个人,抱着吉他唱都行,学校这边已经同意了,您看方便吗?”
  
  许成军刚要说话,就见苏曼舒从门外进来,手里拿着一迭誊写好的歌词:“我帮你抄了十份,拿着吧。”
  
  她抬眼瞥见李萧仪,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却没多问,只将歌词放在许成军桌角,便安静地站到了一旁。
  
  苏曼舒素来像株高岭之花,清冷又矜贵,若论气韵能打九十分,那李萧仪便是朵正盛的玫瑰,明艳里带着股鲜活劲儿,八十五六分的模样,倒真也勉强能算上旗鼓相当。
  
  有点威胁。
  
  但也仅限于“有点”罢了。
  
  许成军看着手里工工整整的歌词,又看了看李萧仪期待的眼神,笑着点头:“行啊,不过我就会这一首歌,到时候可别嫌单调。”
  
  有什么必要拒绝呢?
  
  大学在于体验,更何况来到这1979。
  
  若不绚烂,何苦来之?
  
  “怎么会!”
  
  李萧仪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语气里满是雀跃。
  
  “成军同志,就算您只抱着吉他弹一段,也肯定有人乐意听!”
  
  “哪那么夸张!”
  
  “你是不知道呢,现在复旦大学的女生好多都是你的诗迷和歌迷!”
  
  说着,还从胸前的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成军同志能给我签个名么?我也是你的歌迷~”
  
  李萧仪笑的明媚,目光斜了眼坐在许成军旁边的苏曼舒。
  
  苏曼舒却看都没看她一眼。
  
  但只有许成军听得见她轻轻地哼了声。
  
  他笑了。
  
  然后一只小手,轻轻地伸到他腰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