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我的时代1979! > 第十二章 “浪潮”与“永久”

第十二章 “浪潮”与“永久”

第十二章 “浪潮”与“永久” (第1/2页)

课上的还新鲜。
  
  文学社的事,许成军也做了几版创社的计划,拿到了“文学社筹备许可”,只待选个良辰吉日就可以开复旦文学之新风。
  
  许成军拿着祁连山刚批下来的许可,蹲在淞庄宿舍楼下的梧桐树下,手里攥着张稿纸。
  
  上面涂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从“复旦文丛社”到“相辉堂文学社”,划掉的比留下的还多。
  
  林一民抱着吉他凑过来,扫了眼稿纸就笑:“你这也太纠结了!叫‘许成军文学社’多好,全复旦都知道是你牵头的!”
  
  这些日子,林一民和周海波一人弄了把吉他。
  
  每天晚上淞庄门口鬼哭狼嚎。
  
  据说再有一阵准备战略转移到女生宿舍门口。
  
  收获女生们的一致“好评”。
  
  “滚蛋!”
  
  许成军:“办社团不是立个人招牌,得让学生觉得‘这是咱们自己的地儿’,还得透着咱复旦的精气神。”
  
  “我看就不如叫《许成军》。”
  
  正琢磨着,李继海提着布包走来,里面装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旧期刊。
  
  有1950年代的《复旦学报》,还有1978年复刊的《上海文学》。
  
  他抽出本泛黄的《复旦学报》,指着1956年的一篇社论:“成军你看,那时候复旦的学生刊物叫《浪潮》,讲的是‘文学要跟着时代走?
  
  农村包干到户的潮、工厂改革的潮、思想解放的潮,连金陵东路上的旧货店都借着“许成军同款吉他”赶潮。
  
  就还叫“浪潮”吧。
  
  ——
  
  第二天一早,许成军拉着林一民一大早起床。
  
  会和许晓梅和苏曼舒早早赶去了淮海中路重庆路口。
  
  今天——
  
  宜买车!
  
  “哥,你买自行车叫我干嘛!”
  
  “让你出来溜溜,别在图书馆待傻了!”
  
  “那咋啦!”许晓梅揉着惺忪的睡眼。
  
  一边的苏曼舒看不过去,“你哥要给你也买一辆,不得带你挑挑!”
  
  许晓梅眼睛一亮,“你感情好啊!”
  
  “这回去不去!”
  
  “肯定去!”
  
  “快走!”
  
  “一民哥你也快点!”
  
  淮海中路重庆路口。
  
  “淮国旧“三个字的招牌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淮国旧是上海淮海旧货商场的简称,诞生于1954年。
  
  商品来源广泛,包括居民寄售的货物、罚没物品、工厂处理品、调剂物资和积压物资等,“哔哔”中更有大量超加物品。
  
  这座国营旧货商店前门朝东,后门直通长乐路,千余平方米的店堂里涌动着此起彼伏的人潮。
  
  清晨七点刚过,店门外已聚满了挎着竹篮、拎着帆布包的顾客,既有头发花白的老克勒,也有刚返城的知青,还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
  
  “王阿婆,侬今朝老早嘛!”
  
  拎着帆布包的李阿姨凑到挎竹篮的王阿婆身边,上海话里带着熟络的热络劲儿,“是不是又来寻那只缺角的青花碗呀?”
  
  王阿婆用帕子擦了擦额角的细汗,笑着摆手:“勿是勿是,上次寻着的那只已经够用了。今朝想来看看有没有八成新的缝纫机,囡囡要学做衣裳,外头做太贵了,旧货店里的实惠。”
  
  这时,旁边一个穿着工装裤的年轻男人凑了过来,他是刚返城没两年的知青张强,操着带点外地口音却努力往上海话上靠的腔调:“阿婆,侬要缝纫机啊?我前几天来看到过一台‘蝴蝶牌’的,就是踏板有点松,修修应该还能用,等下开门咱们一起去瞧瞧?”
  
  王阿婆眼睛一亮:“真的啊?那太好了!小张啊,亏得侬提醒,不然我又要瞎转悠了。”
  
  不远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中山装的老克勒陈先生正踮着脚往店里望,手里还攥着块旧怀表。
  
  旁边卖早点的刘师傅推着小车经过,用上海话喊他:“陈先生,又来淘宝贝啦?上次那只收音机修好没?”
  
  陈先生回头笑了笑,慢悠悠地说:“还没呢,零件难寻哦。今朝想来看看有没有旧的唱片,家里那台留声机没片子转了,听着没劲。”
  
  许成军站在路口,身后跟着仨人:苏曼舒攥着他刚买的糖炒栗子,许晓梅蹦蹦跳跳扯着苏曼舒的衣角。
  
  林一民正指着淮国旧的招牌给三人尤其是许成军和许晓梅介绍。
  
  这小子非得跟来,说自己是专业向导。
  
  本来程永欣要来,结果哥们加入了中文系学习小组,学习倒是不重要。
  
  主要是学姐实在靓丽,让人难耐。
  
  “你专业在哪?”许晓梅好奇问。
  
  “主要体现在上通天文,下同地理!”
  
  “跟旧货店有啥关系?”
  
  “.”
  
  林一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看你长得好看的份上,算了!
  
  “成军,这淮国旧可是魔都的宝贝窝!“
  
  林一民拍着胸脯,上海话里掺着点得意,“我爸说解放前这就是旧货行,现在国营了,里头啥都有,从留声机到缝纫机,连老克勒的西装都能淘着!“
  
  许成军狐疑地看着他:“自行车呢?”
  
  林一民:“差不多吧~”
  
  你这份不自信是认真的嘛?
  
  看着许成军的目光,林一民挠挠头:“里面有一家卖自行车的我认识。”
  
  许成军:“哦?”
  
  林一民猛点头。
  
  一旁的许晓梅一听缝纫机眼睛一下子亮了,晃着苏曼舒的胳膊:“曼舒姐!我上次跟你说想学做衣裳,这儿真有缝纫机呀?“
  
  苏曼舒笑着点头,剥了颗栗子塞进晓梅嘴里:“你哥打听过了,说这儿的蝴蝶牌缝纫机比供销社便宜一半,就是得淘,晚了就被人抢了。“
  
  蝴蝶牌是今年的“著名商标”。
  
  不是自己叫着玩,而真是工商给的名号。
  
  蝴蝶牌缝纫机由魔都协昌缝纫机厂生产,1979年,蝴蝶牌缝纫机年产量突破100万台,开始进入更多家庭,成为当时“三转一响”中“三转”之一,是青年男女结婚的热门嫁妆,也是家庭身份和生活品质的象征。
  
  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出口国外,出现内外抢购的局面。
  
  许晓梅存了点钱,一直想买个二手缝纫机。
  
  今儿有这机会,她自然感兴趣。
  
  当时一手的蝴蝶牌缝纫机的价格为143元。
  
  也要票!
  
  许成军凑过来脸,一脸狐疑:“晓梅,你要是把缝纫机淘回去,别把手缝布上。”
  
  “哥!“
  
  许晓梅腮帮子鼓得像含着俩核桃,“天赋懂嘛!我有天赋!我比咱妈缝的都好啦!”
  
  苏曼舒没忍住笑,栗子壳扔向许成军。
  
  “你这当哥的,少欺负晓梅!”
  
  “那欺负你?”
  
  “有点正形!”苏曼舒嗔道。
  
  林一民在旁边乐呵:“得得得,您俩别斗嘴了,牙都酸掉了,门要开了!”
  
  果然,铁栅栏门“哗啦“一声被拉开,人群瞬间像潮水般涌进去。
  
  许成军赶紧把苏曼舒和晓梅护在身前,胳膊肘挡着挤过来的人:“慢点慢点,别碰着俩姑娘!“
  
  林一民在前面开路,嘴里还喊着:“让让啊!借过借过!“
  
  一时间,淮国旧的柜台前瞬间挤满了踮脚张望的身影。
  
  热闹极了。
  
  李阿姨拉着王阿婆往前挤,嘴里喊着:“阿婆快走,晚了缝纫机就被人抢啦!”
  
  张强跟在后面,还不忘回头朝陈先生喊:“陈先生,等下看到唱片帮我也留意下,我想给我妈下首《茉莉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