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归途 (第2/2页)
移民们很快适应新生活。火星广播里响起《咱们工人有力量》,水晶车床切削着陨铁。王寡妇开起饺子馆,面粉是她用火星土壤合成的。
地球却陷入失落。幸存者守着空荡的厂房,徒劳地擦拭不存在的老式仪表。直到某天,坑洞泉水突然干涸,裂谷中升起一座石碑——材质是地球从未见过的合金。
碑文用汉字刻着操作手册:意识下载指南。
第一个尝试的是何雨柱。他躺进碑座凹槽,闭眼想起1975年第一次抡大锤的场景。再睁眼时站在火星车间里,年轻的老赵正对他笑:“徒弟,这批弹壳要赶任务。”
虚拟世界完美复刻了黄金年代。下岗的工人重操旧业,逝去的亲人全部归来。只有小李保持清醒,他在日记里写:“这是集体幻觉还是第二人生?”
答案随流星雨降临。某夜所有虚拟天空同时开裂,露出真实火星的荒漠。惊慌中响起老赵的声音:“该醒了——火星需要真实建设者。”
原初的移民这才发现:水晶城仍是半成品,铀蓬田需要人工授粉,而他们沉迷回忆太久。
大罢工爆发了。虚拟世界的工人扔下虚拟工具,要求返回真实地球。火星网络给出冷酷选择:留下建设,或永久删除。
多数人选择删除。删除者如雪花般消散前,最后看见的是地球春天的白杨树。
留下者不足百人。他们敲碎怀旧幻象,开始真实垦荒。何雨柱开着真正的挖掘机,老赵焊接真实的水管。失败时伤口会流血,成功时汗水渗进火星土壤。
三年后,火星响起第一声真实婴儿啼哭。那孩子掌心自带星辰胎记,睁眼便能看懂铀蓬的脉动。
地球通过望远镜见证一切。联合国通过新决议:火星属于火星人。最后一个传输通道关闭时,全球默哀三分钟——不是为离别,是为新生。
何雨柱在退休前种下棵树。种子是老赵用最后根须凝成的,树苗长出手指粗细时,树皮浮现出所有离去者的笑脸。
树下立着新碑,刻着火星与地球的公约:
“凡记忆所至,皆为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