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第1/2页)
当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时,裹挟在这股洪流之中的所有人都被赋予了使命。
此时,生物学院的邱守诚教授就感觉自己的时代使命似乎已经走到尽头了。
“邱教授,您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了。”
系主任深深的看着他:
“现在报考古生物的学生越来越少,学院压力也很大,计划对学科进行一些调整。”
“你开的这门专业……今年报考人数一个都没有,你看要不要考虑下换一门课程?”
主任的话,让邱守诚有些沉默。
他的指尖在那份《专业调整意向表》上悬了许久,最终还是轻轻落到了“古生物学”四个字上。
这几个字他写了三十年,从板书上的遒劲有力,到如今教案上的斑驳淡痕,像极了实验室里那些从地层深处挖出来的化石,明明承载着亿万年的故事,却在时代的喧嚣里渐渐失了声。
“去年还有三个,今年一个都没了啊……”
他低声说着,声音里带着无比的遗憾。
古生物学向来都是冷门学科,报考人数一直不多,就算他们学校的这门学科在国内名列前茅,招生情况也是一年比一年严峻。
学生们更愿意报考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样好就业的专业,没有人愿意将未来投入到这样一门要求高、难就业的专业上。
到了今年,更是已经面临停招的困境……
见他沉默,系主任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表:
“如果你累了的话,教务处的岗位,活儿不重,绩效也高一些,不用经常在外面跑,还能顾着家里。”
“您爱人那腿,不是一直盼望着您能按时回家陪她复健吗?还有您孩子,不是刚结婚吗?”
邱守诚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
上周他刚结束在西部高原考察的任务,冒着雨凌晨两点回家,就看到妻子坐在客厅捶着腿。
妻子是中学地理老师,年轻时带学生野外考察摔断了腿,落下阴雨天就疼的毛病。
“守城,要不就算了吧?”
她当时按着他手背上的伤疤,那是去年在西南挖化石时被岩石划伤的,“咱不跟石头较劲了行不行?”
他没回答,只是把她扶回床上。
那天夜里,他翻出已逝恩师给自己写的信,上面写着“古生物是读星球的诗”。
现在想来,这诗大概是太晦涩了,年轻人更爱读直白的白话。
“我……”
邱守城的肩膀一下子推搡下来,心中充满了迷茫。
面前的系主任却惊愕的抬头,看向他的背后:
“校长,您怎么来了?”
邱守城跟着转过身,看见校长正陪着两个穿深色风衣的人站在门口。
校长朝主任使了个眼色:“你先出去一下,我们找邱教授说说话。”
这我的办公室,让我出去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而且有什么事情,要校长亲自跑一趟的,还专门来我这里找人?
系主任心里嘀咕着,但能感受到校长话语中的不容置疑,只是古怪的看了一眼邱教授,然后默默的关上了门。
邱教授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校长这个时候来找自己干什么。
是学校决定砍掉自己这个专业吗?
“老邱,这两位是首都来的专员,他们有点事情要和你谈。”校长介绍道。
一个穿风衣的男人点头,出示了一下证件,上面有鲜红的国徽一闪而过。
“邱教授您好,我们是从国家人才数据库里面了解到您的,听说您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与形态突破’方向有深入研究,是吗?”
“是,是的。”
邱守城有些无所适从。
自己的方向主要聚焦于生物演化早期多样性发展的领域,提出过多种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方向和生物习性假设。
但是在生物种类早已经定型的现在,这个方向被主流学界视为“边缘猜想”。
毕竟,单论对于生物演化,公众和学界显然都更关注今后的可能演化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