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相遇 (第1/2页)
“说了半天,还是没说到底有哪些人啊?”
底下众人不满意了,纷纷嘟囔。
说书先生看要引起众怒,这才连忙说道:
“这上面有写到,茅山宗道士姜宸,过虢州,汝州,许州,豫州,救治百姓数千,惩治乾明寺兼并土地之过,祈雨四场,泽润四州,风调雨顺,暂列为玄门功德榜之首!”
“龙虎山道士张高显,心怀百姓,风雨兼程,过陕州,谷州,洛州,郑州,陈州,祈雨三场,暂列为玄门功德榜第二!”
“三皇派道士王离,过怀州,汴州,宋州,开坛三日,调理地脉,祈雨两场,暂列为玄门功德榜第三!”
“楼观道妙素道人,过泽州,卫州,滑州,祈雨两场,暂列为玄门功德榜第四!”
“律宗鉴真,与茅山宗道士姜宸同行,普渡百姓,救苦救难,暂列玄门功德榜第五!”
“......”
“净明道古明,于曹州开坛两日,尚未见雨,但其心可嘉,暂列为玄门功德榜第9九”
“另有道门高功与佛门大德前往两道捉拿妖邪,是非功过暂不予评价。”
“若有玄门之士自发祈雨镇妖,亦将列入玄门功德榜。”
“此榜昭彰天下,日月共证,青史书名!”
此榜单一出,顿时天下哗然。
有清修道士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皇帝利用人心的手段。
而也有人对此趋之若鹜,认为若能留名于榜单之上,不但自己可以青史留名,其门派传承也加发扬壮大。
赞成后者的显然更多,于是,世间无论是隐修,还是清修门派,尽皆纷纷入世。
......
与此同时,姜宸等人也已经进入了谯州所在之地。
此地之旱灾,似乎相较颖州之地,还要稍微缓和一点,但也颇为严重。
但是较为好的情况是,谯州涡河水系贯穿全境,而此地的主官颇有孔瑜之风范,具有先见之明。
在旱灾将起未起之时,便预判到了后面的局势,提前征兆官兵以及民伕,前往涡河水系挖渠。
在旱灾来临时,便已经挖出总长将近百里的水渠,引水灌溉了数万亩良田。
而且家家户户也在旱灾来临之际储存了不少的水量。
即便此刻旱灾来临,田地里的庄稼稍显颓势,但还是在茁壮生长。
在听说长安来了玄门高人前来祈雨,谯州的刺史更是亲自出来迎接。
官道上,还未进城,姜宸两人便远远看到一队仪仗朝他们赶来。
走近时,仪仗当先骑着马的官服男子高声问道:
“前面可是从长安来的玄门大德?在下师明澄,忝为谯州刺史,在此地恭候二位多时了!”
“阿弥陀佛,小僧鉴真,这位是茅山宗姜宸姜道长。”
“原来是茅山宗和佛门的两位法师,还请入城。”
一路上,姜宸不由好奇问道。
“贫道一路走来,发现谯州虽也有旱灾之象,但家家户户依旧安宁祥和,田地水气倒也充裕,不知是何缘故?”
师明澄等的就是这个问题。
他清了清嗓子,放宽声线道:“不瞒道长,本官过去曾为河北节度使,姜公的弟子,对于水利颇有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