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朔北模式” 成型 (第2/2页)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声。黄玉卿抬头望去,见手工作坊里的妇人将织好的毛布拿出来,牧民们围在一起,争相挑选。一个老妇人拿着毛布,激动地说:“这毛布比以前的暖和多了,今年冬天再也不用怕冻着了!”
黄玉卿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朔北能有今天的景象,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从雪灾时的众志成城,到旱灾时的积极应对,再到如今的产业闭环,朔北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地方。
“夫人,萧将军,学堂的孩子们来了,说要给您和将军送他们画的画。”一个卫兵跑过来,脸上满是笑意。
黄玉卿和萧劲衍对视一眼,快步走过去。只见一群孩子举着画纸,上面画着蓄水池、酒坊、牧场,还有他们一家人。念安跑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张画,上面画着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旁边还有两个小孩,背景是一片草原。
“娘亲,爹爹,这是我画的咱们家!”念安举起画纸,脸上满是骄傲,“老师说,咱们朔北现在是最好的地方,以后再也不用怕天灾人祸了。”
黄玉卿蹲下身,摸了摸念安的头,眼眶有些湿润。她想起去年雪灾时,念安冻得瑟瑟发抖,还安慰她说“娘亲别担心,我们会好起来的”。如今,孩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她知道,这平静的背后,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们。
“是啊,咱们朔北会越来越好的。”黄玉卿轻声道,目光望向远处的边境线。那里的风还在吹,却再也吹不散朔北百姓的决心。她忽然想起少帝送来的密信,京中权贵对朔北财富的觊觎,还有北境联盟的威胁,这些都像阴影一样笼罩在她心头。
萧劲衍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想太多,咱们一步一步来。现在朔北的经济已经形成闭环,就算遇到困难,咱们也能应对。再说,还有这么多百姓支持咱们,咱们不是孤军奋战。”
黄玉卿点点头,站起身。夕阳西下,将草原染成了金色。蓄水池的水泛着波光,酒坊的炊烟袅袅升起,牧场的牛羊悠闲地吃草,手工作坊里的笑声不断。这就是“朔北模式”,一个由百姓和他们共同打造的家园。
“走,咱们去看看饲料的配方做得怎么样了。”黄玉卿拉起萧劲衍的手,往厨房走去。晚风拂过,带着牧草的清香和酒的醇香,让人心安。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会更多,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和朔北的百姓并肩作战,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回到将军府时,天色已经暗了。黄玉卿坐在案前,翻看着今日的账本。酒坊的收入比上月多了三成,手工作坊的毛布也卖出了不少,牧场的牲口数量也在增加。她拿起笔,在账本上写下“朔北模式初成”几个字,心里满是感慨。
忽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黄玉卿警觉地抬头,见一道黑影闪过。她刚想喊卫兵,萧劲衍已经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支羽箭:“是探马回来了,说北境联盟最近有异动,似乎在集结兵力。”
黄玉卿的心猛地一沉,接过羽箭,箭杆上刻着一个“北”字。她知道,平静的日子不会太久,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但她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想着白天牧民们的笑脸,又坚定了信心。
“咱们得加快军备升级的速度。”黄玉卿将羽箭放在案上,目光坚定,“酒坊的收入可以用来改良武器,牧场的牲口可以用来运输物资,咱们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萧劲衍点头,伸手将她揽入怀中。窗外的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黄玉卿靠在他的肩上,耳边仿佛传来北境草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一场硬仗,但她已经准备好了。
夜色渐深,将军府的灯还亮着。黄玉卿和萧劲衍坐在案前,一起规划着朔北的未来。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交叠,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这片他们用血汗换来的土地。而在遥远的北境,一场更大的战争,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