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巨人之伤 (第1/2页)
听说姚眀来电,徐凌顿时将手机接过。
早在赛前,徐凌就听说姚眀遭遇应力性骨折,本想打完比赛再打电话过去慰问一下,没想到对方倒是先打过来了。
徐凌便将电话打回去。
见状,雅法罗尼也不八卦,独自走进更衣室。
克里格也自觉走开,留给徐凌充分的私人空间。
很快,姚眀那头电话便接了。
“姚哥,情况怎么样了?”
电话那头传来姚眀温和的声音:“就那样吧,应力性骨折,这次比较麻烦。”
徐凌沉默片刻,他听说姚眀受伤之后对医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奥运会”。
这句话可能有点含糊不清,但姚眀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无误地表示,如果因伤缺席首都奥运会,那将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损失。
本土举办的奥运会,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但凡是个有追求的运动员都会倾其所有。
“恢复期要多久?”徐凌又问道。
“医生说至少四到六个月,而且”姚眀顿了顿,“就算恢复了,状态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赶上奥运会,都是未知数。”
这话说得平静,但徐凌能听出其中的沉重。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养伤。”徐凌说,“别想太多。”
“怎么能不想呢?”姚眀苦笑出声,“国内举办的奥运会,多么难得的机会?我说什么都得赶上。”
徐凌其实并没有多么担心姚眀能不能赶上。
因为他知道姚眀赶上了。
尽管不知道这个超越时间线的复出之旅对于对方早早结束的职业生涯产生了何种影响,但他就是赶上了。
“就是不知道”徐凌说,“我能不能赶上?”
这句话如石沉大海。
姚眀那头沉默了半晌。
就姚眀而言,他肯定是极其希望徐凌能够加入国家队,一个在NBA场均能砍下25分的锋卫摇摆人,如此年轻,完全有能力接过他的旗帜,成为中国男篮下一个十年的领军人物。若是因为所谓的“协会认定“问题而错过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那将是何等的遗憾?
不过,这件事显然超出了姚眀的权限。
他只是一个球员。
而且,他知道徐凌提这一嘴的原因。
那就是徐凌也想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打上首都奥运会。
“说起来好笑”姚眀可算开口了,“如果我没受伤,上面的人可能还会权衡一下政治上的影响,但是,如果连我都无法保证出战状态,那么你就是他们确保成绩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所以.?”
“我觉得希望很大。”姚眀说,“我会帮你问一问。”
随后,他们又聊了几句家长里短,然后就挂了电话。
回到更衣室里,徐凌还特意找队医弗雷德里克·阿扎尔博士询问了应力性骨折的事。
阿扎尔博士则认为,像姚眀这种身高与体格的球员,伤病几乎不可避免。
纵观历史,一代代居然都是这么过来的。
而且,姚眀的这个身高还需要特别分类,姑且称其为220CM俱乐部。
虽然说篮球是巨人的游戏,但并不是长得越高就越好。
长得越高,身体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在姚眀之前,所有长到220公分的NBA球员里,只有一人曾经单季场均20+10,那就是姚眀在火箭队的前辈拉尔夫·桑普森,但当桑普森受伤之后便快速陨落了。
其他的,诸如萨博尼斯、穆雷桑、施密茨就出勤率来说,姚眀和他们比起来都算是铁人了。
“这么说,没救了?”徐凌听完就提出一个让阿扎尔博士难绷的问题。
阿扎尔博士露出别有深意的微笑:“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我想一定有办法避免同样的宿命在姚身上重演。”
但问题是,阿扎尔博士不知道,他只是乐观地相信,或者说他只是想让徐凌乐观一点,因为他只是个医生,所以他并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姚眀,他能给出的唯一建议就是减重,减少上场时间。
火箭队:对不起,做不到。
火箭队自是知道姚眀的价值,也知道姚眀现在的身体有多脆弱,但无论有多大的价值,始终都得打球才能有所兑现,不瘟不火如明尼苏达的太空易,最后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外界的关注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所以,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局面。
姚眀肩负着全国人民的期望,作为中国体育的旗帜人物,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带领国家队取得突破。这就意味着,只要身体尚能支撑,他就不可能缺席国家队的集训。而NBA漫长的赛季本就考验着每一位球员的极限。
全年无休,加上过大的体重,在这种双重消耗下,姚眀命运仿佛已经注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