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石坚山长的扬眉吐气 (第2/2页)
对于谢文来说,住在斋舍最大的不便就是无法随时进入空间。
而对谢吉利而言,放着谢大虎那宽敞舒适的员工宿舍不住,去挤十二人一间的嘈杂斋舍,显然也不是明智之举。
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成了崇实书院少数的走读生。
在学院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正月二十八,月底是四大学院统一规定的休沐日,假期直到下月初一。
谢文和谢吉利便搭着村里来送木炭的牛车,返回桃源村。
现在桃源村的三辆牛车明显不够用,隔两日就得拉一趟木炭进县城交给谢秋实售卖,平时牛车在村子里也没闲着,拉木材,石料,铁矿石、土方之类的就没消停过,这事谢长河也早就在理事会上提出来过
会议上,谢长河拿着小本本,条理清晰地分析:“各位理事,眼看着开春后,村里不少人家都要陆续起青砖房了,到时候拉青砖、运粘土,对牛车的需求会更大。现在修桥工地上石料运输也主要靠牛车。我担心,就这三辆车,根本周转不过来,肯定会耽误大事。我建议,从公账拨款,再多购置几辆牛车,最好能做到专车专用。”
谢广福听到这个建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
他看向谢长河,心里暗道这小子,最近进步神速啊!不仅能看到问题,还能提前预见未来的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确实是个可造之材!
不过,他觉得谢长河的方案还可以更完善一些。
谢广福接过话头,补充道:“长河这个提议很好,想到了点子上。不过,既然要买,咱们眼光就放长远一点。不仅要满足木炭和青砖的运输,还要考虑到其他项目和未来的需求。”
他掰着手指头算道:“首先,专供砖厂和炭窑的牛车,肯定要买,保证生产不受影响。其次,以后的果园建设、现在的桥梁工程,都需要牛车帮忙,再者,未来村里的公共建设、应急事务,也得预留牛车。这样算下来,刨去砖厂和炭窑那边的牛车之外,其他需求就要增加六辆。”
他顿了顿,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但这六辆车是村里的固定资产,不能光投入不产出,我的想法是,除了保证村里公用,平时若有村民急需,比如红白喜事、大宗货物运输,可以低价租用,收取些脚力钱,这也算是给公账增加一项进项。”
最后,他抛出了一个惠及村民的福利计划:“另外,咱们再专门改装一辆牛车!云槐县每逢带二、五、八的日子是赶大集的日子,也是村里人去云槐县最多的时候。咱们就弄一辆‘公交牛车’,专门在这些赶集日,定时定点接送乡亲们往返村里和云槐县。收费嘛,象征性地收一两文钱,就是个意思,主要为了方便大家。车夫的工钱,由公账支出。”
谢里正捋着胡子,仔细听着,越听越觉得有意思。
如今村里公账丰裕,确实应该做些惠及乡亲的好事,也能提升理事会的威望。
他当即拍板:“广福考虑得周到!就按你说的办!买十六辆新牛车!十辆用于生产,五辆村里备用,一辆用作赶集专车!这事长河你牵头去办,尽快把牛车买回来!”
谢长河听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并完善,还要委以重任,激动得连连点头:
“里正爷,广福叔,你们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办好!”
就这样,桃源村的“交通运输业”即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升级扩容。
牛车的轱辘声,仿佛也预示着桃源村前进的步伐,将越来越快,越来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