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我就是主流 (第2/2页)
史栋明交代下去的任务正在高效执行。
小韩首先通过艺办的关系网,几经辗转,联系上了赵苯山的经纪人兼助理赵刚。
赵刚此人,与赵苯山的相识源于1992年的一场朋友聚会。
当时赵苯山已通过春晚小品崭露头角,而赵刚则是一名从事海鲜生意的商人,还曾在歌舞团工作过。
前年,赵刚生意受挫后,赵苯山欣赏其为人仗义、处事灵活,便邀请他担任自己的经纪人和保镖,开启了两人长期的合作关系。
后来,赵刚还出演过《马大帅》中的“刚子”一角。
接到北影厂艺办的电话,听说是北影厂的项目,导演和制片是盛影传媒的王盛,赵钢不敢怠慢。
他久在江湖,深知京城水深。
赵刚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先给几个在京城文艺圈消息灵通的朋友打了电话,着重打听了下盛影传媒和王盛的来路。
这一打听,反馈回来的信息让赵钢暗暗吃惊。
原来这王盛并非普通的北影厂子弟,竟是近几个月在京城搅动风云的人物,手下直接间接养着几千号人吃饭,跟北影厂韩三坪厂长关系莫逆,俨然是座新崛起的山头,能量惊人。他赶紧把情况详细汇报给了赵苯山。
赵苯山此时正在京城处理一些事务。
听了赵钢的汇报,他沉吟片刻。
94年春晚那次因迟到导致的节目被撤,至今让他心有余悸。
赵苯山深知京城藏龙卧虎,规矩多,人脉重。
王盛此人,能在这时候拉起这么一大摊子,必然不简单。
而且,北影厂这块金字招牌,对于他这样草根出身、极度渴望融入主流、获得更广泛认可的演员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多结交这样的朋友,拓宽路子,绝对是好事。
“北影厂主动找咱们,这是好事儿。”赵苯山对赵钢说:“你回复那边,就说我正好在京城,看王总什么时候方便,见面聊聊。”
“明白,山哥。”
赵钢应下,立刻给北影厂艺办回了电话,语气热情而客气,表达了赵老师的合作意向以及希望在京面谈的意愿。
另一边,艺办也相继联系上了郭达和巩翰林。
郭达那边接到邀请,听说又是北影厂的项目,又是家庭喜剧,表示很有兴趣,爽快地答应可以进一步接触。
而巩翰林在仔细询问了角色要求后,则委婉地表示了拒绝,理由倒也实在:“谢谢王总看得起,不过我这张脸,演老头怕是不太像,观众也容易出戏,还是把机会留给更合适的老师吧。”
艺办工作人员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汇总后汇报给了王盛的助理李婷婷。
李婷婷则立刻通过王盛给配的手机,将消息传到了正在动物园陪玩的王盛那里。
……
动物园里,韩佳女正在看猴戏,兴奋得小脸通红。
李晓冉陪在一旁,耐心地给她讲着动物的小知识,两人有说有笑。
王盛接到李婷婷的电话,走到稍安静些的地方接听。
“王总,艺办那边回信了。赵苯山老师那边回复很积极,他本人就在京城,希望能和您见面详谈。这是他的联系方式……”
李婷婷清晰快速地汇报着:“郭达老师也表示有兴趣,可以谈,并留了联系方式。巩翰林老师婉拒了,理由是觉得自己演老头可能外形上不太合适。”
王盛记下赵苯山和郭大的联系方式道:“好,我知道了。”
……
挂了电话。
王盛先拨通了赵钢留下的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起,是赵钢的声音:“喂,您好?”
“赵钢先生吗?我是盛影传媒的王盛。”王盛语气沉稳。
“哎呦,王总!您好您好!山哥正等着您电话呢!”赵钢的声音立刻热情起来。
“赵老师客气了。听说赵老师在京城,不知晚上是否方便?我做东,在无名居设宴,请赵老师边吃边聊,详细说说剧本跟合作的事。”王盛发出邀请,选择了无名居这个既显档次又不失文化气息的地方。
“方便,方便!山哥晚上正好有空!无名居是吧?好的好的,我们一定准时到!”赵钢满口答应。
“好,那就晚上七点,无名居,恭候大驾。”
挂了和赵钢的电话,王盛又立刻联系了郭达。
郭达也很痛快,答应了晚上七点无名居的邀约。
打完电话。
王盛琢磨了下巩翰林,哦,确实疏忽了,对方跟老赵、老郭恰相反,显年轻不显老。
算了,反正是个配角,回头找个适龄的男演员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