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模考提分惊艳,锁定江城大学目标 (第1/2页)
四月末的清晨,高三(2)班的空气里飘着一股紧张的味道。讲台上堆着一摞厚厚的试卷,王老师拿着红色的钢笔,眉头微蹙地站在讲台前,目光扫过台下的同学——昨天刚结束的模考,是高考前最后一次大型模拟,成绩直接关系到填报志愿的方向,没人敢掉以轻心。
陆辰坐在座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课本边缘。他心里不算慌,这几周的复习没白费:数学的导数压轴题练了近百道,理综的实验题总结了十几页易错点,英语作文背了二十篇范文,就算考不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他还是有点期待——这是他重生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考”,他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进步多少。
“现在开始发卷子,念到名字的同学上来拿。”王老师的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安静,“第一名,苏晴,总分682分,语文128,数学142,英语135,理综277。”
教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苏晴站起身,快步走到讲台前,接过试卷,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她回到座位时,下意识地回头看了陆辰一眼,眼神里带着鼓励——上次陆辰帮她讲数学题,她一直记着,也盼着陆辰能有好成绩。
“第二名,李哲,总分675分……”“第三名,王萌萌,总分668分……”
名字一个个念下去,陆辰的心跳慢慢加快。前世这次模考,他只考了523分,排在班级第30名,被王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说“你这成绩,能上专科就不错了”。现在,他等着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第八名,陆辰!”
王老师的声音顿了一下,带着明显的惊讶,“总分621分,语文115,数学138,英语122,理综246!”
“哗——”
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同学都转头看向陆辰,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陆辰竟然考了第8名?”“他上次不是才30名吗?进步这么大?”“数学138分?比我还高!”
林风更是激动地拍了拍陆辰的肩膀,声音都有点发颤:“辰子!你太牛了!621分!一本线稳了!”
陆辰站起身,快步走到讲台前。王老师递给他试卷时,特意拍了拍他的胳膊,语气里满是欣慰:“陆辰,这次进步太大了!尤其是数学和理综,比上次分别多了40分和35分,看来你这几周真的下功夫了。”
“谢谢王老师,都是您平时教得好。”陆辰接过试卷,指尖碰到试卷的瞬间,心里涌起一阵暖流——这张试卷,不仅是分数,更是他重生后努力的证明,是他改写命运的第一步。
回到座位,陆辰翻开试卷,看着上面红色的对勾,还有王老师在数学压轴题旁边写的“思路清晰,步骤完整”,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他抬头看向苏晴,苏晴正好也在看他,见他望过来,笑着比了个“加油”的手势,陆辰也回了她一个笑容。
就在这时,后排传来一声不屑的冷哼,是张浩。他手里拿着自己的试卷,脸色难看——他这次只考了586分,排在班级第15名,比陆辰低了35分。上次模考他还比陆辰高20分,这次被反超这么多,心里早就憋着一股气。
“切,谁知道是不是抄的。”张浩的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周围的同学听到,“平时上课也没见多认真,怎么突然就考这么好?”
这话一出,周围的议论声瞬间小了下去,有的同学看向陆辰,眼神里带着怀疑。林风立刻瞪了张浩一眼:“张浩,你别胡说八道!辰子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背单词,晚上学到十一点,你看到了吗?”
“我怎么没看到?”张浩站起身,走到陆辰面前,指着他的试卷,“你数学最后一道题,解法跟苏晴的一模一样,不是抄的是什么?”
陆辰抬起头,眼神平静地看着张浩:“我的解法跟苏晴一样?你看过我的解题步骤吗?”他把试卷摊开,指着最后一道题,“苏晴用的是构造函数法,我用的是导数定义法,步骤完全不一样,只是答案相同,这叫抄吗?”
周围的同学凑过来看,果然,苏晴的试卷上写的是“构造g(x)=f(x)-x²”,而陆辰的试卷上写的是“由导数定义f’(x0)=limΔx→0[f(x0+Δx)-f(x0)]/Δx”,步骤确实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