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白衣参赞(感谢所有大大月票!为所有月票、推荐票读者加更!) (第2/2页)
此番安排,令田丰心下感念,更觉刘备确为明主,既重才,更重情知礼。
自然,这也苦了简雍。
他虽明事理,却也在背后偷偷“蛐蛐”了自己这个同窗好友数次。
他放眼望去,刘备身边文士渐多,
可徐邈年纪尚轻,正是读书增识之时,简雍实在不好意思将繁琐杂事压给他;
田丰身负孝期,又有刘备首肯,自然只定方略、不理细务。
思来想去,这写写算算、统筹调度的担子,转了一圈,竟又结结实实落回了自己一人的肩上!
“当完德华,又做牛马……究竟何时是个头啊??”
田丰既入刘备麾下,又认其为主公,自然对其寄予厚望。
他本性刚直,加之年岁最长、学识谋略远超营中诸人,便毫不客气地将心中那套严整规矩带入了刘营。
于是,刘备与其麾下众人,可谓结结实实被这位新军师“重新教做了人”。
往日里,刘备待人宽和,营中气氛虽融洽,却不免有些松散。
田丰一到,首先便立下规矩:卯时点卯,无故不得缺席;军情文书,须及时整理归档,条陈须清晰明了;军中用度,更要精打细算,每笔开销皆需记录在册。
他说话不绕弯子,发现问题便直斥其非。
张飞性急,有时军报尚未听完便要嚷嚷出兵,常被田丰一句“匹夫之勇,徒坏大事”顶回去,
噎得他满脸通红,却碍于大哥敬重军师,不敢放肆。
关羽虽沉稳,但也偶有倨傲之时。
某次议论兵势,他依仗以往经验提出见解,却被田丰引经据典,层层剖析,指出其中三处疏漏。
关羽起初凤目微眯,面露不豫,但细思之下,发现田丰所言确实切中要害,最终也只能抚须不语,暗自叹服。
就连刘备本人,也未能“幸免”。
他仁德宽厚,有时难免过于怀柔。
田丰曾直言劝谏:“主公欲成大事,岂能一味宽仁?恩威并施,方为御下之道。”
刘备骨子里仍存游侠心性,待人最是宽厚。
面对田丰数次直谏,他从不恼怒,总是温和应下,转过头却依然故我。
几次下来,连张飞、关羽都被田丰约束得服服帖帖,唯独刘备那怀柔的性子,丝毫未改。
田丰无可奈何,只得放弃“纠正”主公,转而对其他人要求愈发严厉。
一日,刘备特意找来田丰,温声问道:“先生近来对众人愈发严格,所为何故?”
田丰正色答道:“主公宽厚,若臣下再不奋发,如何成事?上位者存一分懈怠,下属便需以百分勤勉弥补,方能不失。”
刘备却摇头笑道:“先生此言差矣。人各有性,若强求百人如一,岂不失了人情味?用人之道,贵在知人善任,非是以一律百。”
田丰闻言,环顾四周,见关羽、张飞、典韦、牛憨等人虽皆骁勇,却性情各异,皆不过二十余岁年纪,正值血气方刚之时。
他忽然失笑,神色缓和下来:“是丰心急了。”
自此,田丰不再强求众人恪守死板规矩,营中气氛复归宽严相济。
虽未能改变刘备的性情,但经此一事,田丰心中反倒为这位主公添了几分光彩。
他也终于明白,为何关、张、典、牛这些当世猛将,都心甘情愿追随在这个看似宽柔的主公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