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藏身故友之处 (第2/2页)
“妈的!跟丢了!”一名探子懊恼地低骂。
为首者脸色阴沉,看了看错综复杂的小巷,咬牙道:“他们肯定还在城里!分头找!重点查客栈和车马行!发现踪迹,立刻发信号!”
“是!”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杨赐并未去寻找客栈或车马行。
在甩开跟踪的瞬间,杨赐便已带着众人,凭借多年前的记忆,快速穿行在抚远城错综复杂的小巷中,最终来到城西一处僻静的宅院前。院门紧闭,门楣上没有任何牌匾,显得毫不起眼。
杨赐上前,有节奏地轻叩门环。
片刻后,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个老仆模样的探出头来,疑惑地打量着门外这群气质各异的人。
杨赐并未多言,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枚半截手指大小的墨玉令牌,令牌上刻着一个古朴的“曲”字,递了过去。
老仆看到令牌,脸色骤然一变,眼神变得无比恭敬,连忙将门完全打开,侧身让路:“贵客快请进!”
众人迅速闪身而入,老仆警惕地看了看门外,随即紧紧关上了门,插上门栓。
院内别有洞天,清幽雅致,与门外的朴素形成鲜明对比。
“此地是师父的一处旧友居所,绝对安全。”杨赐对略显惊讶的众人解释道,“我们在此歇息一晚,明日天亮前出发。”
直到此刻,一直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璃玥长出了一口气,好奇地打量着院子。阿莹也小心翼翼地放松了抱着焦尾琴的手臂。
是夜,月明星稀。
“阿莹,”
杨赐声音温和,尽量不惊扰到似乎对古琴格外依赖和紧张的少女,“白日里…多谢你了。若非你那琴音惊扰,恐怕我们还难以轻易摆脱盯梢。”
他顿了顿,看着少女清澈却带着一丝茫然的眼眸,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这架琴…似乎颇有不凡之处。我听墨石言道,当初他几乎没了气息,近乎濒死,是你不惜代价,以此琴之力救回了他?可否告知,当时是怎样的情形?”
阿莹抱着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布面,眼神飘向远方,似乎陷入了那段既痛苦又神奇的回忆。
“那时…墨石为了护着我,被很厉害很厉害的打伤了…”阿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后怕的颤抖,“流了好多血…怎么叫都不醒,身体也越来越冷…我…我好害怕…”
她的眼眶微微泛红,继续道:“我抱着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一直哭…后来,我不知道怎么的,就拨动了这琴弦…我也不知道怎么拨的,好像…好像是它自己在教我…”
“然后呢?”杨赐追问,璃玥也睁大了眼睛,好奇地听着。
“然后…就有很好听很好听的声音跑出来,像月光一样,暖暖的,柔柔的,把墨石包住了。”阿莹努力地描述着,“他身上的伤…就慢慢的不流血了,脸色也好像好了一点…但是…但是弹完那一下之后,我觉得好累好累,好像所有的力气都被琴吸走了,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墨石已经能动了,虽然还是很虚弱,但…但总算是活了过来。”
她低头看着怀中的琴,小声道:“后来我再想弹出那种声音,就怎么也做不到了。它好像…只有在特别着急的时候,才会帮我一下。”
杨赐闻言,神色凝重。他示意阿莹将琴放在石桌上,小心地解开粗布。一架形制古朴、尾端确有一片焦黑痕迹的七弦琴显露出来。琴身木质暗沉,纹路奇特,那焦黑处并非死寂,反而隐隐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灵韵。他尝试以指尖轻轻拂过琴弦,琴弦微颤,发出的音色清越中正,却并无白日那一声的奇特穿透力,更无阿莹所说的疗愈之效。
“灵物自晦,择主而侍。”杨赐沉吟道,“此琴绝非凡品,似有残灵蕴藏其中。阿莹姑娘,你或许在情急之下,无意间契合了某种音律之道,激发了它的本源之力,才得以救回墨石。但这消耗的,恐怕是你自身的元气精神。”
他看向阿莹和墨石,郑重道:“此琴非凡,福祸难料。日后若非万不得已,切勿轻易尝试激发其力,恐遭反噬。”两小妖似懂非懂,但还是认真地点了点头。
这时,院门轻响,先前那位老仆端着一个木制茶盘走了进来,茶盘上放着几只白瓷茶杯和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水。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约莫七八岁、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小男孩手里捧着一个小碟,里面盛着几块精致的桂花糖糕,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院中的生客,尤其是容貌一模一样的杨赐墨石和璃玥阿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