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龙兴科技的橄榄枝 (第1/2页)
一周后的龙兴科技总部,玻璃幕墙外的梧桐叶正褪去盛夏的浓绿,零星金黄在秋风里打着旋儿。顶层会议室的落地窗外,城市天际线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阳光穿过百叶窗,在胡桃木长桌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撒了一把被揉碎的金箔。长桌尽头的檀木椅上,林建国指尖夹着一支未点燃的雪茄,深灰色西装的袖口露出一块磨损的皮质表带——那是二十年前林默送他的创业礼物,表针在阳光下跳动,仿佛还在追念两人并肩的时光。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时,木质地板发出细微的吱呀声。陆云走在最前面,身上的黑色冲锋衣已换成简约的深灰工装,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金属徽章,是地下实验室战后修复时找到的“灵枢”初代芯片模型。苏茜抱着笔记本电脑,屏幕还亮着,淡蓝色的代码在黑色背景上闪烁,像是她指尖未熄的星火。雷罡的钛合金义肢经过新的抛光处理,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银辉,不再是战时冷硬的哑光,关节处的能量纹路也调换成了温润的暖黄色。
“坐。”林建国站起身,声音比地下实验室初见时更显温和,却依旧带着历经风雨的沉稳。他伸手示意三人坐在对面的皮质座椅上,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雪茄盒——那盒子是林默当年从旧物市场淘来的,表面刻着“科技向善”四个字,字迹虽已磨损,却依旧清晰。“上周实验室的战斗结束后,我翻了林默的旧笔记,”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笔记本,封面贴着泛黄的便签,上面是林默潦草的字迹:“若科技成为垄断的工具,不如毁之重来。”
陆云的目光落在笔记本上,喉结轻轻滚动。他想起三天前在陈老的办公室,看到林默年轻时的照片——那时的林默还没有后来的沉稳,笑容里带着少年人的执拗,手里举着一张写满公式的草稿纸,背景是龙兴科技最初的车库实验室。“林默先生的理念,我们一直记在心里。”陆云的指尖轻轻拂过桌面的木纹,“在熵公司的服务器里,我们看到他们用‘灵枢’技术控制实验体的神经,让那些人变成没有意识的战斗机器——那不是技术该有的样子。”
林建国闻言,眼底闪过一丝痛楚,他将雪茄放在烟灰缸里,没有点燃。“林默当年就是因为发现熵公司在做神经控制实验,才和他们彻底决裂。”他打开面前的文件夹,取出一份泛黄的合同,“这是熵公司当年想收购龙兴的协议,他们承诺给林默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条件是让‘灵枢’技术优先服务于军方。”合同上有林默的签名,旁边用红笔写着一行批注:“科技应如阳光,而非囚笼。”
苏茜抱着电脑的手臂紧了紧,屏幕上的代码停在了一行注释前——那是她三年前写的:“若有一天能自由研发,必让技术惠及每一个人。”“我在熵公司的研发部待过半年,”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们为了让‘灵枢’适配武器系统,故意屏蔽了医疗领域的代码,有个同事只是提出要开发神经修复功能,就被安上‘泄密’的罪名开除了。”她点开电脑里的一个文件夹,里面存着那位同事的病历——对方因神经损伤导致下肢瘫痪,却因为没有适配的技术,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雷罡的钛合金义肢轻轻敲击着地板,发出规律的嗒嗒声。“我失去右臂那年,熵公司的人找到我,说只要我为他们测试新的战斗义肢,就给我最好的医疗资源。”他抬起义肢,指尖的传感器亮起淡蓝色的光,“但我后来发现,那些义肢里装了自爆装置,只要使用者不听指挥,就会被远程引爆。”他的指节微微收紧,义肢的关节处传来细微的机械咬合声,“我不想再看到有人因为武器滥用而失去身体的一部分。”
林建国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像是在思考如何回应。过了片刻,他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份蓝色封面的协议,推到陆云面前。“这是我和陈老连夜拟定的合作方案,”他的目光扫过三人,“新公司由你们三人控股,龙兴科技投入五亿启动资金,提供十条生产线和全球的销售渠道。你们负责核心技术研发,我们只负责产业化和推广,不干涉任何技术决策。”
陆云拿起协议,指尖划过“股权分配”那一页——他、苏茜、雷罡各占百分之二十五,龙兴科技占百分之二十五。协议的附则里写着:“所有技术专利归新公司所有,医疗领域的技术使用权永久免费开放,禁止用于军事用途。”他抬起头,正好对上林建国的目光,对方的眼中没有商人的算计,只有一种近乎托付的真诚。
“我们有一个条件。”陆云将协议放在桌上,指尖指着“医疗技术开放”那一条,“不仅是使用权免费,我们还要建立公益研发基金,专门资助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让那些买不起高端设备的人也能用上‘灵枢’技术。”他想起在郊区废弃工厂看到的流浪汉实验体,那些人原本可以通过神经修复技术重获健康,却成了熵公司的牺牲品。
林建国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银行卡,推到陆云面前。“这是我个人捐的两千万,作为公益基金的启动资金。”他的手指轻轻敲了敲银行卡,“林默当年就想做这件事,可惜没来得及。现在你们能提出来,我很高兴——这才是‘灵枢’技术该有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