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薪火相传,向阳而行 (第2/2页)
一个戴眼镜的小姑娘举手,声音有点怯:“肖院长,在武汉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万一’?万一自己感染了,万一……没能回来见家人。”
肖砚看向肖宁,姐妹俩相视一笑。肖宁接过话:“怎么没想过?有天抢救完一个重症患者,脱防护服的时候发现手套破了个小洞,当时腿都软了,在缓冲区坐了半小时,给我姐发消息,说‘要是我出事了,你帮我照顾陈默’。但后来想想,病房里还有那么多患者等着,我要是怕了,他们怎么办?”
“后来呢?”小姑娘追问。
“后来我姐给我回了条消息,说‘别怕,我在北京等你,你要是不回来,炸酱面就不给你留了’。”肖宁笑着说,眼眶却红了,“还有患者给我塞的手写纸条,说‘姑娘,你要好好的,我们一起出院’。就是这些小事,撑着我们走下来的。”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年轻医生们的脸上,有人悄悄抹了眼泪,有人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什么。陆晓阳突然举起手,小声说:“阿姨,我妈妈和小姨都是英雄,你们也是英雄。”
院子里响起笑声,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肖砚摸了摸陆晓阳的头,对规培医生们说:“你们不用当英雄,只要做个‘靠谱’的医生就好——患者找你看病,能放心;同事跟你搭档,能安心;家人想起你,能踏实。这就够了。”
中午,规培医生们走了,院子里恢复了安静。陆则安收拾着凳子,笑着说:“刚才有个小伙子跟我说,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转科,现在坚定要留在呼吸科了。你这‘家庭课堂’,比会议室里的讲座管用多了。”
“都是他们自己心里有火。”肖砚看着远处的天空,白云慢悠悠地飘着,“我们不过是帮他们把火点得更旺点。”
下午,肖宁要去超市买去广州的行李,陆晓冉跟着一起去,陆晓舟抱着篮球去小区球场打球,陆则安带着陆晓阳去公园放风筝。肖砚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拿出钟老师送的怀表,轻轻打开。表盘里的指针滴答作响,背面“医者仁心,守正笃实”八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光。
她想起2003年非典时,自己还是个住院医师,跟着钟老师在发热门诊值班,钟老师说“以后你们就是呼吸道疾病防控的中坚力量,要把经验传下去”;想起1月1日凌晨,在医院会议室里,同事们齐声说“肖院,我们跟你上”;想起肖宁在武汉发来的视频里,患者们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声音不太整齐,却格外动人。
这些画面像串珠子,串起了她的从医路,也串起了无数普通人的坚守。她知道,疫情不会彻底消失,但只要有人把“医者仁心”的薪火传下去,把“守望相助”的温暖传下去,就没有跨不过的冬天,没有等不来的春天。
傍晚,家人陆续回来。陆晓冉拎着给肖宁买的新裙子,陆晓舟抱着篮球,脸上带着汗,陆则安和陆晓阳手里拿着风筝,风筝上画着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一个拿着公文包的外交官,旁边写着“我们的爸爸妈妈”。
肖宁凑过来,看见肖砚手里的怀表,笑着说:“姐,等我从广州回来,咱们一起去看钟老师吧,我还想听听他年轻时的故事。”
肖砚点点头,把怀表合上,放进衣兜。夕阳把院子里的影子拉得很长,一家人的笑声混着晚饭的香气,飘得很远。她知道,往后的日子里,还会有忙碌的工作,还会有分别的时刻,但只要家人在,只要心里的火不熄,就总能向阳而行,把日子过成温暖的模样。
就像钟老师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不过是无数星星中的一颗,却能聚在一起,照亮前行的路,也照亮彼此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