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火锅沸腾,岁月绵长 (第1/2页)
火锅店的玻璃门推开时,暖融融的热气裹着牛油香扑面而来。肖宁几乎是蹦着冲进去的,熟门熟路抢到靠窗的桌位,手指在菜单上飞快划圈:“毛肚、鸭肠、黄喉各两份,嫩牛肉、虾滑不能少,锅底要特辣,多加麻椒!”
陈默跟在后面,无奈又宠溺地把外套搭在椅背上:“慢点,没人跟你抢。刚从非洲回来倒时差,别吃太辣胃受不了。”肖宁头也不抬:“在武汉天天吃盒饭,胃早就馋得,今天必须吃够本!”
肖砚和陆则安带着孩子们坐下,陆晓阳趴在桌边,盯着邻桌冒热气的火锅咽口水,陆晓舟则拿着手机,跟同学分享展览馆的照片,嘴里念叨“我小姨上展板了,比你们偶像还厉害”。陆晓冉笑着把茶水倒给大家:“妈,刚才在展览馆,有个阿姨问我是不是‘抗疫家庭’的孩子,还跟我合影,说要给她女儿看,让她向我学习。”
“你本来就值得学习。”肖砚摸了摸女儿的头,想起疫情最紧的时候,陆晓冉一个人带着两个弟弟,既要上网课,又要做饭,连哭都没在她面前哭过一次。陆则安笑着补充:“何止,你姐还帮我整理过外交部的物资清单,连数字都没算错过,比办公室的实习生还靠谱。”
锅底很快端上来,红亮的牛油咕嘟咕嘟冒泡,麻椒和辣椒的香气直钻鼻腔。肖宁迫不及待夹起一片毛肚,在锅里七上八下涮好,塞进嘴里,烫得直呼气,却笑得眼睛都眯起来:“就是这个味!武汉方舱里做梦都想吃这个!”
陈默给她碗里夹了块嫩牛肉,又倒了杯酸梅汤:“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对了,云南的民宿我订好了,下周咱们两家人一起去,带孩子们去雨林里摘野果,去洱海边骑自行车。”
“真的?”陆晓阳眼睛一亮,放下筷子就拍手,“我要去看大象!还要跟小姨一起摘野果!”肖宁笑着揉了揉他的头:“没问题,到时候小姨带你去摘最甜的野芒果。”
吃到一半,肖砚的手机响了,是医院随访门诊的护士打来的:“肖院,武汉来的张大爷今天来复查,肺功能恢复得特别好,他说要给您送锦旗,还带了自家种的橘子,说一定要亲手交给您。”
肖砚心里一暖,笑着说:“锦旗就不用了,橘子我收下,替我谢谢张大爷。记得跟他说,下个月肖宁主任有个呼吸康复讲座,让他有空来听听,都是实用的小技巧。”
挂了电话,肖宁凑过来:“是张大爷吗?就是那个在武汉方舱里,每天给我们唱京剧的老爷子?”肖砚点点头:“是啊,他出院后一直跟着随访,现在不仅能自己遛弯,还能帮社区里的老人测血压呢。”
“真好。”肖宁感慨道,夹起一筷子鸭肠,“在武汉的时候,总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慢,每天都在跟病毒抢人,现在回头看,那些苦日子里,也藏着好多甜——患者给的手写纸条,同事递的暖宝宝,还有你每天发来的‘注意安全’,都成了撑下去的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