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烟火续章,初心长明 (第1/2页)
从云南回来的第二周,肖砚的随访门诊格外热闹——张大爷带着武汉社区的病友们专程来“取经”,手里拎着满满两袋热干面,说要让北京的医护尝尝“武汉的味道”;规培医生小林穿着崭新的呼吸科白大褂,跟着肖宁给患者做肺功能检测,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标注;连陆晓冉都趁着周末来当志愿者,帮患者登记信息,给等候的老人递热水。
“肖院长,您看我们社区能不能也开个随访点?”张大爷拉着肖砚的手,指着身后的病友,“这些老伙计都是重症康复的,总想着能帮点忙,要是能在社区坐诊,既能给邻居们测测肺功能,还能分享康复经验,多好啊!”
肖砚眼睛一亮,立刻让护士拿来社区随访点的方案草案:“我们正打算在武汉试点社区随访点,您要是愿意牵头,医院派医生定期去指导,再给你们培训几个‘康复志愿者’,咱们一起把这事办起来!”张大爷接过草案,激动得手都抖了:“好!好!俺这就回去跟社区主任说,争取下个月就开诊!”
中午,肖砚带着张大爷一行去食堂吃饭,刚坐下,就看见钟院士和几个老专家走进来——是特意来参加“呼吸康复全国研讨会”的。“听说你们要搞社区随访点,我来凑个热闹。”钟院士笑着坐下,夹了一筷子张大爷带来的热干面,“味道正宗!比我上次去武汉吃的还香。”
饭桌上,大家聊起疫情时的日子,张大爷说肖宁在方舱里给他唱过京剧,肖宁说张大爷总偷偷给夜班护士塞煮鸡蛋,小林说肖砚教她“患者哭的时候,先递纸巾再说话”,钟院士听得频频点头:“这就是最珍贵的经验,不是写在论文里的,是藏在这些小事里的。”
下午研讨会结束后,肖砚收到陆则安发来的消息,说外交部在医院对面的广场办“外交惠民日”,让她带着孩子们去玩。她刚走出医院,就看见陆则安举着个氢气球,在人群里朝她挥手——陆晓舟正跟着外交学院的学生学外语,陆晓阳抱着陈默送的非洲小鼓敲得不亦乐乎,肖宁和陈默则在“抗疫物资展”前,给市民讲当时协调呼吸机的故事。
“快看,那是爸爸!”陆晓阳突然指着广场中央的大屏幕,上面正播放着陆则安在武汉协调物资的视频——镜头里,他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寒风里清点口罩,身后是写着“北京-武汉同心抗疫”的货车。肖砚走过去,握住陆则安的手,轻声说:“当时看你发的照片,还以为你在武汉过得挺好,原来这么辛苦。”
“不辛苦,看到你们能用上物资,就值了。”陆则安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对了,下个月我要去武汉参加‘抗疫外交成果展’,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大爷的社区随访点,再吃碗热干面。”
肖砚点点头,眼睛突然亮了:“正好,肖宁的‘患者互助小组’要在武汉开第一次线下会,咱们一家人一起去,给他们加油!”
日子就这样在忙碌又温暖的节奏里过着。肖宁的随访门诊越来越火,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慕名而来;陆则安忙着对接国际疫苗合作,偶尔出差,却总会提前给孩子们买好当地的小礼物;陆晓冉高考结束,如愿收到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前特意去随访门诊当了半个月志愿者;陆晓舟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每次比赛都要让肖砚录下来,说“等小姨回来给她看”;陆晓阳则把云南的故事写成了作文,还得了学校的一等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