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接力奔跑,向光而行 (第1/2页)
2021年4月,北京的春风吹绿了玉渊潭的柳树,也吹暖了“健康接力跑”的起点线。肖砚一家、陈默,还有从武汉赶来的张大爷和志愿者们,早早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旁的跑道上,钟院士穿着红色运动服,精神矍铄地站在最前排,手里举着发令枪。
“各就各位——”随着钟院士一声喊,肖宁和张大爷并肩站在第一棒,肖宁的防护服上依旧写着“北京肖宁”,只是这次后面多了串小字:“和你一起跑向春天”;张大爷手里攥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武汉方舱医院的旧照片,“要带着这些回忆,跑完这一程”。
发令枪响,肖宁带着张大爷冲了出去,跑道旁挤满了市民,有人举着“致敬逆行者”的牌子,有人喊着“加油”,陆晓阳举着自制的小旗子,蹦着跳着喊“小姨加油!张爷爷加油!”。陆则安举着相机拍照,肖砚和陆晓冉跟在后面,给跑过的选手递水,陈默则忙着协调沿途的补给点,每个人都忙得热火朝天。
第一棒交接时,张大爷把布包递给下一棒的康复患者:“带着武汉的回忆跑,咱们都要好好的!”患者接过布包,用力点头,脚步更快了。肖砚看着接力棒在医护、患者、志愿者手中传递,眼眶微微发热——这根接力棒,不仅传递着奔跑的力量,更传递着“不放弃、共相守”的信念,就像疫情时,他们把希望从北京传到武汉,从医院传到社区。
跑到中途,肖宁停下来,对着路边的人群挥手,她的额头上满是汗,却笑得格外灿烂。陆晓舟跑过来,递上一瓶水:“小姨,我也要跑!”肖宁笑着把他拉到身边:“好啊,咱们一起跑向终点!”阳光下,舅甥俩的身影并肩向前,风吹起他们的衣角,像一对展翅的翅膀。
终点线设在武汉长江大桥旁,当最后一棒选手——一个12岁的武汉康复患者冲过终点时,人群爆发出欢呼声。钟院士走上前,给孩子戴上奖牌:“你真棒!不仅自己康复了,还带动了这么多人,未来可期!”孩子举起奖牌,大声说:“我以后也要当医生,像肖宁阿姨一样!”
庆祝仪式上,张大爷代表患者发言,手里还攥着那个布包:“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方舱医院里吸氧,今年就能跟着大家一起跑,谢谢北京的医生,谢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咱们的随访点会一直办下去,咱们的互助小组会越来越大,要让更多人知道,生病不可怕,只要有人陪着,就能挺过去!”
肖宁接过话筒,看着台下的人群,声音哽咽却坚定:“从武汉到北京,从方舱医院到社区随访点,我们走过了最难的路,也收获了最多的温暖。以后,我们会把‘健康接力跑’一直办下去,把呼吸康复知识传到更多地方,让每一个患者都知道,他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