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薪火永燃,星光璀璨 (第1/2页)
2028年的春天,北京的玉渊潭公园樱花满开,全国社区随访点联盟迎来了第五个年头。肖砚站在联盟年会的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五年来的成果——从最初的3个随访点,发展到如今覆盖全国30个省市的200多个站点;从仅能做基础复查,到能提供“检测-康复-互助”全流程服务;从国内服务,延伸到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医疗合作。
“这五年,我们最珍贵的收获,不是数据的增长,而是‘守护健康’的信念,从医护人员的坚守,变成了无数普通人的行动。”肖砚的目光扫过台下,看到了张大爷带领的“银发志愿者队”,看到了穿着白大褂的陆晓冉,还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非洲面孔——是去年来中国学习的非洲医护人员,“比如来自非洲的朋友们,他们把中国的基层医疗经验带回祖国,让健康的星光,在更多地方点亮。”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来自非洲的卡玛尔站起来,用流利的中文说:“感谢中国的朋友们,是你们教会我们如何建立随访点,如何用简单的设备守护健康。现在,我们非洲已经有50多个社区随访点,帮助了上万名患者,这都是中国‘医者仁心’的力量!”
年会结束后,陆晓冉拉着肖砚和肖宁,去了新成立的“呼吸健康科普馆”。馆里陈列着五年来的珍贵物件:肖宁在武汉方舱医院用过的防护服、陆晓冉研发的第一代便携式检测设备、非洲患者送给医疗队的手工艺品,还有一面贴满照片的“星光墙”——每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关于“坚守”与“康复”的故事。
“妈,小姨,你们看这个!”陆晓冉指着展柜里的怀表,眼里满是骄傲,“这是钟爷爷送给您的怀表,现在成了科普馆的‘镇馆之宝’,每天都有小朋友来问它的故事。”肖砚看着怀表,想起钟院士当年的嘱托,轻声说:“这怀表不仅是个物件,更是一份传承——以后,它要继续留在这儿,让更多人知道‘医者仁心,守正笃实’的意义。”
2028年9月,陆晓阳考上了医学院,开学那天,肖砚一家和钟院士一起送他报到。看着儿子穿着白大褂的样子,肖砚突然想起陆晓冉当年入学的场景,眼眶微微发热:“晓阳,以后在学校要好好学,不仅要学好技术,更要记住,当医生最重要的是‘心’——要对患者有耐心,对生命有敬畏心。”
陆晓阳用力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妈,我把您和小姨、姐姐的经验都记在本子上了,以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做个让患者放心的医生。”钟院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有你妈妈和小姨的样子!以后遇到不懂的,随时来问我,咱们一起把‘呼吸健康’的事做好。”
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向肖砚一家颁发了“全球健康贡献奖”,表彰他们在基层呼吸健康服务和国际医疗合作中的贡献。领奖台上,肖砚牵着肖宁和陆晓冉的手,轻声说:“这个奖不是我们一家人的,是所有为‘健康’努力的人的——是武汉方舱里的医护和患者,是全国社区随访点的志愿者,是非洲医疗点的伙伴们,是每一个相信‘爱能战胜疾病’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