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母亲的秘密 (第1/2页)
冰冷的金属椅边缘硌着林默的肩胛骨,他挣扎的幅度随着神经镇定剂的推入渐渐减弱,视线里苏雨晴的白大褂袖口沾着的淡蓝色试剂渍开始模糊。“别抵抗,”她的声音隔着一层橡胶手套的闷感,指尖还残留着注射器针管的凉意,“你父亲病房里的监控显示,他昨晚对着周岚的照片说了整整三个小时‘快藏好’,现在只有找到你母亲的遗物,才能弄清楚当年的事。”
实验室的冷光灯在苏雨晴身后拉出狭长的影子,她抬手在全息光屏上滑动,周岚的死亡档案像一片被揉皱又展平的枯叶缓缓展开。2050年7月19日,市一院急诊记录上“突发脑溢血”五个黑体字下方,附着一张模糊的监护仪曲线截图,而右侧弹出的用药清单里,“安神剂”的成分分析图正随着苏雨晴的指尖放大——那道代表记忆抑制因子的猩红曲线,像一条盘踞的蛇,与林默今早从父亲药盒里取出的激活剂分子式形成尖锐的拮抗角。
“拮抗药物同时作用在一对夫妻身上,这不是巧合。”苏雨晴的指尖点在光屏边缘,那里浮现出林默父亲林建国最近的用药记录,每一次服用激活剂的时间,都与他意识清醒的时段完美重合。林默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脑海里突然炸开父亲昨晚攥着他手腕时的温度,老人枯瘦的指节抵着他的脉搏,反复呢喃的“对不起你妈妈”像一根生锈的针,刺破了他二十多年来对“未能及时送医”的固有认知。难道那句道歉里,藏着比延误救治更沉重的秘密?
车载导航的电子音在密闭的车厢里突兀响起时,窗外的雨正砸在挡风玻璃上,形成一道道扭曲的水痕。林默望着副驾驶座上苏雨晴侧脸的轮廓,她正低头调试着一个巴掌大的信号探测器,金属外壳反射着路灯的光。“老宅二十年没住人了,”他的声音带着刚从镇定剂里挣脱的沙哑,“我妈去世后,我爸就把那里封了,连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
苏雨晴“嗯”了一声,探测器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纹突然出现一阵紊乱。“有强磁干扰,”她抬眼看向前方,老宅的轮廓在雨幕中渐渐清晰,青灰色的瓦檐下挂着的铜铃早已锈迹斑斑,在风里晃出沉闷的声响,“看来你母亲确实藏了东西。”
推开老宅木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霉味与樟脑丸的气息扑面而来。林默伸手摸到墙壁上的开关,老旧的白炽灯闪烁了几下才亮起,昏黄的光线下,客厅里蒙着白布的家具像一个个沉默的剪影。“阁楼在二楼最里面,”他的指尖划过楼梯扶手上积着的灰尘,指腹留下一道清晰的印子,“小时候我妈总说阁楼堆着旧物不让我去,现在想想,她每次上去都要带一个黑色的手提箱。”
阁楼的地板在脚下发出“吱呀”的呻吟,阳光透过布满蛛网的窗棂,在灰尘飞舞的空气里投下斑驳的光影。苏雨晴的探测器突然发出急促的“滴滴”声,她顺着信号来源走到一个深色的衣柜前,推开柜门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衣柜深处,一个巴掌大的紫檀木盒静静躺在那里,盒面上雕刻着缠枝莲的纹样,锁扣处还残留着细微的指纹印记。
“用你父亲的指纹试试。”苏雨晴递过一个指纹采集器,林默的指尖在接触到采集器的瞬间微微颤抖。当指纹信息传入紫檀木盒的瞬间,盒身突然发出一阵轻微的蜂鸣,紧接着,一道柔和的蓝光从盒面升起,在空气中投射出一个模糊的人影——那是年轻时的周岚,梳着齐耳的短发,眼角还带着未脱的青涩,只是眼神里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
“小默,如果你看到这个,说明陈志远的意识已经苏醒了。”周岚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却依旧清晰地传入林默的耳中。他的呼吸骤然停滞,视线紧紧盯着那个全息影像,仿佛要将母亲年轻时的模样刻进骨子里。“1987年10月23日,那天晚上下着很大的雨,你父亲抱着发着高烧的你从医院回来,红着眼睛说陈志远不肯投资他的项目。”影像里的周岚抬手抹了抹眼角,虚拟的泪珠在蓝光中折射出细碎的光,“后来他们在巷口吵了起来,你父亲失手把陈志远推倒在石阶上,他当时就没了声息。”
林默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他想起自己三岁时那段模糊的记忆——消毒水的味道,母亲抱着他时颤抖的肩膀,还有父亲深夜在客厅里踱步的脚步声。医生当时说他的先天性心脏病活不过五岁,那些日子里,家里的空气总是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