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凭什么!后世只认汉,不认秦? (第2/2页)
一个冷漠而威严的声音响起,不带任何感情,却仿佛在宣读天道法理。
【一个身份的认同,首先源于稳定。】
【秦,以雷霆万钧之势,终结五百年战乱,建立大一统之框架。此为不世之功。但是,它太短暂了。】
画面中,秦朝的版图一闪而过,其上标注着一个冰冷的数字——十五年。
【十五年,于一个王朝而言,不过惊鸿一瞥。它还未来得及将自己的印记,深烙进这片土地的文化肌理,便已轰然倒塌。】
【它留给后世的,更多的是一个“暴秦”的恐怖烙印,而非一个值得归属的文化符号。】
咸阳宫内,嬴政的拳头,捏得指节发白。
短暂?暴秦?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无形的耳光,狠狠抽在他的脸上。
天幕画面一转。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正是那个他刚刚下令要“请”来的沛县亭长,刘邦。
画面中的刘邦,正与一群兄弟,在酒馆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勾肩搭背,笑得肆无忌惮。
他身上没有半分贵气,反而充满了最鲜活的市井烟火气。
【汉,则完全不同。】
【它的开国之君,刘邦,出身草莽。他听得懂乡间俚语,看得懂百姓疾苦。他建立的,是一个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王朝。】
【更重要的是,这个王朝,历经西汉与东汉,存续了四百余年。】
四百年!
这个数字一出,所有时空的帝王,呼吸为之一滞。
对于一个追求万世永固的王朝而言,四百年,是一个近乎神话的数字。
它意味着超过二十代人的光阴。
二十代人,在一个名为“汉”的屋檐下出生、成长、老去、死亡。
【四百年,足以让一株幼苗,长成庇护一方的参天大树。】
【四百年,足以让一种文字,一种语言,一种生活习惯,渗透进每一个人的血脉骨髓。】
【四百年,足以让一个国号,从冰冷的政治符号,变为一个温热的、充满了集体记忆与情感的身份认同。】
画面上,时光飞速流转。
从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文景之治的富庶安宁,再到汉武帝时期的铁马冰河,开疆拓土。
长安城的繁华,丝绸之路的驼铃,北境长城的烽燧,南疆水师的楼船……
一幕幕,一代代,都烙印着同一个“汉”字。
嬴政沉默了。
他再如何自负,也不得不承认,四百年的时间,足以磨灭一切,也足以塑造一切。
他用十五年建立的功业,在四百年的光阴长河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他忽然又想到了很多。
他要得到的,不仅仅是张良、萧何、韩信。
他要的,是那个叫刘邦的男人,能为他带来的……时间!
就在此刻,天幕的画面定格在了一张雄壮的地图之上。
那是汉武帝时期的疆域图,比之秦朝,更为辽阔。
一个问题,如洪钟大吕,在所有人的心头响起。
【那么,在这漫长的四百年里,汉朝究竟做了什么,才足以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一个民族的灵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