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明清的窒息:做大,等于找死! (第1/2页)
天幕之上,宋元时期那幅流光溢彩的繁华市井图,如同被一只无形大手抹去,梦幻泡影般破碎。
取而代之的,是压抑而沉重的暗色调。
画面的背景,是巍峨的南京紫禁城。一个身着龙袍,面容坚毅而充满猜疑的皇帝,正冷冷地注视着他的帝国。
【如果说,唐宋元时期,是对商业的“驯服”与“利用”。】
【那么,在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明与清,这道千年枷锁,被收缩到了极致。】
【对商人的打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也彻底浇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最后一丝火花。】
【明:洪武皇帝的铁腕回归】
奉天殿内,朱元璋的呼吸陡然粗重了几分。
作为一位农民出身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对商人阶层,抱有天然的、深入骨髓的警惕与厌恶。
他将蒙元末年豪商巨贾的奢靡与官商勾结的腐败,视为天下大乱的根源之一。
因此,在他建立大明之后,便以雷霆手段,重新拾起了秦汉时期“重农抑商”的严酷政策,并将其推向了新的高度。
画面流转,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身影出现。他珠光宝气,气度不凡,甚至豪掷千金,出资帮助朱元璋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
然而下一刻,画面中的他已是家财散尽,身着囚衣,被官兵押解着,踏上流放云南的漫漫长路。
天幕中,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正是朱元璋自己。
【“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
奉天殿内,朱元璋本人看着天幕,非但没有半分悔意,反而重重哼了一声。
咱就是这么想的!一个商人,钱多到能犒劳咱的军队,这不是乱民是什么?这不是潜在的威胁是什么?不杀,留着过年吗?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看得眉头紧锁,他无法理解。魏征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在他看来,民是水,士族是水,什么时候一介富商,也能被视为倾覆国家的洪水猛兽了?
这已经不是抑商,这是仇商!
大宋,垂拱殿。
赵匡胤更是看得直摇头。他杯酒释兵权,靠的就是拿钱养着那些骄兵悍将,国库的大头可都指望着商税。这要是把会下金蛋的鸡都给杀了,拿什么养兵?
“这朱家皇帝,忒狠了些。”他低声自语。
天幕继续展示着朱元璋为大明精心打造的制度枷锁。
一、【户籍固化】
画面里,一个农家少年骨瘦如柴,望着远处城镇的方向,眼里全是渴望。他想去当个学徒,哪怕只是吃口饱饭。
可里甲长像拎小鸡一样把他揪了回来,厉声呵斥。他的户籍是“农户”,他爹是农户,他爷爷是农户,他就得一辈子跟土地耗死在一起。
【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匠户、农户等世袭制度,将全国人民死死地钉在了各自的职业和土地上。这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严格,彻底扼杀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二、【海禁】
一艘足以远航的巨大海船,在岸边被官兵浇上火油,付之一炬。熊熊烈焰,将天空都映成了绝望的红色。
【“片板不许下海”】
【为了防范倭寇和张士诚等海上残余势力,朱元璋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海禁政策。】
【这道命令,与百年后英国颁布的,旨在争夺世界市场的《航海条例》,形成了历史最讽刺的对比。】
【一个,是将世界关在门外。】
【另一个,是要将世界揽入怀中。】
【这不仅仅是关闭了海外贸易,更是从思想上,斩断了一个民族的海洋性格,让整个国家变成了内向、封闭的大陆帝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