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番外:淞沪会战 (第1/2页)
天幕之上,那刺眼的血红色与“超三十万”的冰冷数字,死死地钉在每一个帝王的心底。
就在这片死一般的沉寂中,天幕的画面骤然倒流。
时间,回到了南京城破之前。
【1937年8月13日,上海。】
天幕上,出现了“淞沪会战”四个大字。
紧接着,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浮现:
【此战,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一百万。战役持续三个月,中国军队伤亡二十五万余人,日军伤亡九万余人。】
“百万人的大战……”贞观殿内,李世民的声音干涩。
画面亮起。
无数头戴德式钢盔,身着精良军服的中国士兵,在军官的号令下,向盘踞在上海市区的日军据点发起了猛烈的围攻。
“好!打得好!”汉高祖刘邦一拍大腿,之前的憋屈一扫而空,“就该这么打!把这帮倭寇打出华夏去!”
天空中,呼啸声传来。
几架双翼飞机掠过黄浦江上空,机腹下,炸弹脱落,朝着一艘巨大的日军军舰砸去。
【中国空军,轰炸日军旗舰“出云号”。】
尽管日军防空火力密集,炸弹掀起的巨浪只是让那钢铁巨兽剧烈摇晃,但这主动亮剑的姿态,依旧让历朝历代的君臣感到一阵振奋。
然而,战争的残酷,很快就撕碎了他们的想象。
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和海陆空一体的火力优势,死死守住了阵地。
画面切换到一处名为“罗店”的小镇。
【旁白:“这里,是淞沪战场的‘血肉磨坊’。”】
镜头推进。
一寸山河一寸血。
日军的炮弹将整个阵地反复翻耕,炸起的泥土混着碎肉与断肢。中国士兵的血肉之躯,在钢铁风暴面前被轻易撕裂。
一个阵地,一天之内数次易手。
上午刚插上的青天白日旗,下午就被膏药旗取代,傍晚,又被浑身浴血的中国士兵夺回。
尸体层层叠叠,根本来不及掩埋。
后方的士兵,踩着战友温热的尸体,继续冲锋。
“此战,难打。”曹操的眼神无比凝重。
画面给到了宝山县城。
城墙上,一个身影屹立不倒。
【宝山守城营长,姚子青。】
他和他麾下的六百官兵,面对数倍于己、拥有飞机大炮助阵的日军,死守不退。
日军的劝降信被他撕得粉碎。
战斗进行到最后,城破。
姚子青率领仅剩的二十余名士兵,与冲进来的日军展开了最后的巷战。
天幕上,浮现出他发给师部的最后一封电报,字字泣血:
【职等誓与阵地共存亡,奋勇杀敌,聊报国恩。】
最终,全营官兵,包括姚子青在内,无一生还,全部壮烈殉国。
整个天幕前的时空,一片死寂。
没有皇帝再发出怒吼,也没有臣子再失声惊呼。
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那些年轻的生命,用最决绝的方式,践行了“保家卫国”四个字。
战争在继续。
日军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他们不断增兵,从海上登陆,中国军队的防线被一次次撕开。
蕴藻滨、苏州河……每一条河流,都被鲜血染红。
【1937年10月下旬,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一支孤军,接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画面聚焦到苏州河北岸,一座由四家银行共同建造的仓库——四行仓库。
一个面容坚毅的军官出现在镜头前。
【第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
他和他麾下的四百余名官兵,被称为“八百壮士”,将在这里,为整个淞沪会战,留下最悲壮、也最光辉的一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