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屠刀向同胞!汉奸,比鬼子更狠! (第1/2页)
天幕的画面,穿过沉沉的黑夜,再次落在了那座曾经历过屠城惨剧的古都——南京。
这一次,没有屠杀,没有炮火。
但那死一般的寂静,比任何轰鸣都更让人窒息。
在无数时空观众的注视下,南京城的城楼之上,一面旗帜,正在缓缓升起。
那不是代表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而是一面肮脏怪异的三角旗,上面赫然印着“和平、、建国”的字样。(PS:还有两个)
这面伪旗,像一个无声的巴掌,狠狠抽在所有华夏子孙的脸上。
它宣告着,在这片被血浸透的土地上,有一群人,选择向侵略者跪下了自己的膝盖。
“应天府!咱的应天府!!”
大明时空,奉天殿内,朱元璋一双虎目瞬间赤红如血。
他浑身都在剧烈地颤抖,指骨捏得发白,那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一个字一个字挤出来的。
“那是谁?!”
“那个站在城楼上,摇着那面狗屁旗子的狗东西……是谁?!”
他的愤怒,化作了实质的杀气,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降至冰点。
那是他的都城!是他当年率领弟兄们,一刀一枪,从蒙元鞑虏手中夺回来的江山起点!是整个大明王朝荣耀的象征!
而现在,竟有宵小之辈,在那里,引狼入室,认贼作父!
天幕的镜头,仿佛听到了他的怒吼,缓缓推近。
镜头聚焦在了那个站在伪旗之下,向着日军将领含笑致意的身影上。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面容文质彬彬,看起来像个饱读诗书的学者。
而非一个卖国求荣的汉奸。
天幕之上,一行大字浮现,回答了朱元璋的问题。
【汪精卫】
紧接着,天幕用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快速回放了他的人生。
画面一闪。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在北京银锭桥下,抱着必死的决心,埋下炸弹,意图刺杀满清摄政王。
事败被捕,他在狱中写下那首曾让无数热血青年为之倾倒的绝命诗。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字迹豪迈,意气风发,仿佛能刺破纸背。
然而画面再转。
却是中年以后,他一次次地在公开场合,发表着妥协、退让的言论。
“战呢,是不能战的,战必大败。”
“我们所谓焦土抗战,焦土是有的,抗战是没有的。”
最后,画面定格在此刻的南京城楼。
他对着日本侵略者卑躬屈膝,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从一个不畏死亡的刺客,到一个摇尾乞怜的国贼。
这巨大的反差,让所有时空的观众,都感到一种混杂着恶心与荒谬的窒息感。
紧接着,汪精卫的声音,通过天幕的广播,传遍了所有时空。
他正在向全国发表讲话,为自己的叛国行径,寻找着冠冕堂皇的借口。
“日本并非要灭亡中国,只要我们放弃抗战,与之合作,便可实现东亚共荣……”
“我这是为了保全国之元气,为了让数万万生灵免遭涂炭……这,是曲线救国!”
“曲线救国”四个字,如同一团污秽的垃圾,被他从嘴里吐了出来,玷污了所有人的耳朵。
“呸!无耻之尤!!”
大宋,开封皇宫,宋太祖赵匡胤气得直接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案几。
“当年陈桥兵变,将士们黄袍加身,俺是为大势所逼,为的是结束五代乱世!可也从未向契丹低过半点头!”
“此獠,却是主动献媚,甘为鹰犬!”
“与那割让燕云十六州,跪认契丹为父的石敬瑭,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货色!”
“不!他比石敬瑭更可恨!他这是要把整个国家都当成投名状,卖个好价钱!”
赵匡胤的话里充满了鄙夷与不齿。
天幕的画面,继续无情地揭露着这群叛国者的罪行。
汪伪政权成立后,立刻开始组建所谓的“和平建国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