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血色营救!中国土地上的生死情谊! (第1/2页)
天幕下,所有时空的观众,都为那架在黑暗中坠落的轰炸机,揪紧了心。
狂风是耳边唯一的奏鸣,机身在重力的无情撕扯下,向着下方那片深不见底、墨汁般的黑暗大地坠去。
“跳!快跳!”
机舱内,红灯疯狂闪烁,刺耳的警报是最后的催命符。
飞行员们没有片刻犹豫,推开舱门,纵身跃入冰冷而陌生的夜空。
降落伞在空中绽开,是黑夜里突兀的白色花朵。
下方等待他们的,不是柔软的草地,而是充满未知的命运。
镜头跟随一名叫泰德·劳森的机长,他在试图迫降时,飞机失控撞向大海。
剧烈的冲击让他面骨碎裂,牙齿脱落,左腿严重变形,瞬间被黑暗吞噬。
当地的渔民在风浪中发现了他,冒着被日军巡逻艇发现的风险,驾着一叶扁舟冲破海上封锁线,将他送往临海的恩泽医院。
第一缕晨光艰难地撕开云层,洒在浙江的土地上。
一幕幕相似的场景,在各处的山野与水田间上演。
有的飞行员被挂在光秃秃的树杈上,动弹不得。
有的飞行员摔断了腿,半截身子陷在冰冷的泥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
还有的飞行员毫发无伤,却迷失在陌生的山林里,语言不通,饥肠辘辘,像个无头苍蝇。
很快,他们被发现了。
发现他们的人,是这片土地最普通的主人——中国的农民。
一个正在田里插秧的老农,直起酸痛得快要断掉的腰,看见了不远处水田里那个挣扎的“高鼻子、蓝眼睛”的怪人。
老农的第一反应,是深入骨髓的警惕。
他死死握紧了手里的锄头。
在这片土地上,穿各种奇怪服饰的,大多不是好人。
那个美国飞行员也发现了他,立刻高举双手,示意自己没有武器。
他忍着剧痛,从泥水里站起来,先指了指天空,用手笨拙地比划出飞机的样子。
然后,他指向东方,做了一个投弹和爆炸的手势。
最后,他指着自己军服上的臂章,又指了指远方山坳里冒着黑烟的飞机残骸。
老农浑浊的眼睛里,有什么东西,亮了一下。
他丢下锄头,蹒跚着,却用尽全力地跑了过去。
他看不懂那臂章上的洋文,但他认得那颗闪亮的星星。
他也听不懂飞行员嘴里焦急的鸟语,但他看懂了那比划的意思。
这是来帮我们打东洋鬼子的!
是盟友!
这个念头,如同燎原的星火,瞬间点燃了老农心中最朴素、也最滚烫的情感。
他不再有任何犹豫,上前扶住受伤的飞行员,用尽全身的力气,将这个高大的男人半拖半背地带离现场,藏进了自家那个又黑又潮湿的地窖里。
老农的婆娘,从墙角旮旯里,翻出了家里仅剩的、准备过年才能吃的几个地瓜,笨拙地烤熟了,递到这个陌生的盟友手中。
飞行员看着手里滚烫的地瓜,又看了看眼前这对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中国老夫妇,这个在鬼门关前都未曾眨眼的硬汉,眼眶瞬间就红了。
相似的故事,在浙江、江西、安徽的土地上,不断上演。
一场没有任何人组织的,全民参与的,不计代价的生死大营救,就此拉开序幕。
一个村妇,在深夜,冒着被日军巡逻队发现的危险,将一篮子鸡蛋和草药,悄悄放在了藏匿飞行员的柴房门口。
一个教书先生,用他蹩脚的英文,成为了飞行员和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很快,消息传到了当地的武装力量耳中。
无论是身穿灰色军装的新四军游击队,还是戴着青天白日帽徽的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在这一刻,放下了所有的分歧与隔阂。
“找到他们!保护他们!”
“不惜一切代价,把他们安全送出去!”
命令从四面八方下达。
无数的士兵、民兵、地下工作者,开始行动。
他们像一把把梳子,梳理着每一片山林,寻找着那些散落的“天外来客”。
他们穿越日军的封锁线,用自己的血肉,为这些美国飞行员,铺开了一条通往安全的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