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乌拉!向死而生的冲锋! (第1/2页)
鄂西会战胜利的余温,仍在所有时空观众的心头激荡。
那一句“我华夏脊梁未断”的豪情,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然而,天幕从不给人喘息之机。
画面流转,刚刚还染着华夏军人鲜血的崇山峻岭消失不见。
一片广袤无垠、绿草如茵的东欧平原,取而代之。
【东线战场,1943年夏。】
【库尔斯克。】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刚灌下一大口茶水,正准备跟徐达他们吹嘘自己当年是如何料敌先机的,看到这地名,眉头顿时拧成一团。
“库尔斯克?又是欧洲?”
“那德意志不是在斯大林格勒被打瘸了腿吗?这才几个月,就敢再攒劲折腾?”
天幕之上,一幅巨大的战略地图铺展开来。
一个巨大的、向西凸出的弧形地带,被鲜红的标记死死框住,像一块暴露在德军面前的、血淋淋的软肉。
【斯大林格勒与北非的惨败,让德意志第三帝国元气大伤。】
【为重新夺回东线战场的主动权,扭转战局,希特勒决定赌上第三帝国最后的装甲精锐,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夏季攻势。】
【其作战代号:堡垒行动。】
画面上,德军的作战计划被清晰地展示出来。
两支巨大的黑色铁钳,分别从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北两翼,向着中心狠狠夹来!
其意图,昭然若揭。
他们要一口吞掉突出部内集结的苏军主力!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看着那幅地图,没有说话,手指却在御案上,下意识地勾勒出那两道黑色铁钳的轨迹。
“陛下,”房玄龄沉吟道,“此乃南北对进,中心开花之策,意图将苏军合围聚歼。德军此举,是想毕其功于一役!”
“不。”
李世民缓缓摇头,只吐出了一个字。
他的目光锁定着地图上那个巨大的突出部,眼神里没有丝毫担忧。
“这不是机会。”
“这是陷阱。”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震。
李靖抚须的手停在半空,双目神光暴涨,死死盯着地图。
片刻之后,他重重地点头。
“陛下圣明!”
“这个突出部,看似是苏军探出的软肋,可换个角度看,它更像一个张开了巨口的口袋!”
“三面迎敌,固然凶险。但若防线坚不可摧,便可三面合击!”
“德军这两路大军,名为铁钳,实则是将自己的头颅,主动伸进了这口袋里!”
大明奉天殿内,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哎哟,咱明白了!”
“这不就是请君入瓮嘛!”
“这帮德意志人,怕是仗着新添的铁疙瘩能打,才敢冒这险,没料到苏军早布好了局!”
“那个希特勒,怕也是被急昏了头,才钻这死胡同!”
天幕的画面,印证了历代帝王的判断。
【苏军最高统帅部,早已洞悉德军的作战企图。】
【在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的亲自规划下,苏军将计就计,决定在此地,为德军准备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型坟墓!】
镜头深入苏军防线内部。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时空的观众都感到头皮发麻。
【苏军在此地,构筑了含前沿警戒、主防御、预备队阵地的八道纵深防御地带。】
【总纵深,超过一百五十公里!】
【全域埋下了超过三百万颗反坦克地雷与反步兵地雷,南线核心区杀机最密!】
【每一寸土地,都是杀机。】
【每一片草地,都是陷阱。】
紧接着,一组数据出现在天幕之上,那冰冷的数字让所有帝王都感到了窒息。
【德军参战兵力:约80万,坦克与强击火炮2600余辆。】
【苏军参战兵力:约190万,坦克与自行火炮3500余辆。】
大汉,未央宫。
刘彻,此刻也沉默了。
卫青喃喃自语,声音干涩:“近三百万大军,六千多辆铁甲战车...…后世之战,已非人力能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