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手术刀下的成长光谱 (第2/2页)
电话那头应了一声,挂断。
他摘下手套,走到墙角的恒温箱前。一排排试管静静立着,每支都贴着标签,写着不同日期与名字。最中间一支,标签写着“陈小满|脐带血|出生当日”,液体呈淡金色,像是凝固的晨光。
他取出这支,放入显微镜旁的对比仪。屏幕上,脐带血基因图谱与刚采集的样本并列显示。匹配度98.7%。缺失的1.3%,正是最近三个月体内新增的变异片段。
“有意思。”他低声说,“恐惧真的能激活基因表达。”
他打开记录本,翻到新一页,写下第一行字:“实验日志第491号。对象:陈小满。观察起点:T+0。假设成立——极端心理压力可触发隐性基因觉醒。”
写完,他合上本子,走到窗边。窗外是租界灯火,远处钟楼轮廓模糊可见。他知道此刻那孩子正躺在机械室,芯片红光一闪一灭,像心跳监测仪的信号。
而她的血,已经在他的系统里流淌。
他摘下金丝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厚度比平时厚了半毫米。他重新戴上,视线清晰如刀锋。
实验室门开,助理送来一份加急报告:军统近期活动频繁,沪西联络点疑似暴露,但具体人员名单尚不明确。唯一线索是一枚遗留在现场的怀表,内部刻有部分成员姓名。
陈仲甫接过报告,扫了一眼,目光停在“丙寅年四月十二”这个日期上。
他笑了。
放下报告,他走到保险柜前,输入密码。柜门弹开,里面没有钱,没有枪,只有一本皮革封面的笔记本。翻开首页,第一行写着:“科学无国界,但数据有归属。”
他提笔,在当天日志末尾添了一句:“确认目标人物关联军统残余势力。建议双线并进:以女儿为饵,诱其暴露更多组织节点;同时通过实验体X获取基因稳定性数据,为‘净化计划’提供理论支持。”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锁回保险柜。
转身时,他顺手按下了墙上的按钮。整面“成长光谱图”缓缓移开,露出后面的监控屏幕群。其中一块画面正在实时传输——钟楼机械室,陈小满仰头站着,怀表举过头顶,沈墨正扑上前去抢夺。
画面有些抖动,但足够清晰。
他看了一会儿,忽然伸手,将音量调高。
扬声器里传出陈小满的声音:“你说呢,哥哥?”
他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听到了最悦耳的实验数据读数。
随即,他拿起电话,再次拨通特高课:“把今天所有关于钟楼的监控录像备份三份。一份存档,一份送76号,另一份……”他停顿一秒,“送到我家里。”
挂断后,他走到显微镜前,最后一次查看陈小满的基因图谱。三重螺旋在光下微微闪烁,像是某种沉睡的生物睁开了眼睛。
他关掉光源。
黑暗中,仪器指示灯仍亮着,红得像一滴未凝固的血。
他站着没动。
十秒后,他忽然开口,声音极轻,仿佛自言自语:“妈妈说,每种颜色都能留住一个人的记忆。”
说完,他猛地转身,走向洗手池,拧开水龙头,用力搓洗双手,直到皮肤发红。
水声哗哗作响。
他抬头看向镜子。
镜中人戴着金丝眼镜,表情平静,眼神却像在解剖台上看着活体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