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 章 早就喜欢易知玉吗? (第2/2页)
然而,就在流言平息后不久的一个深夜,何思宓竟在自己的寝室之内引火自焚,香消玉殒,决绝地离开了人世。
她留下的唯一骨血,沈云舟,自此被记到了主母张氏的名下,成为了沈家的“嫡次子”。
那一桩桩、一件件往事,所有的真相与委屈,似乎都随着何思宓决绝的那把火,被彻底掩埋在了灰烬之下。
而曾经显赫一时的江南何家,也在何思宓离世约莫两年后,仿佛人间蒸发一般,突然彻底消失在商界之中,再无人知晓他们究竟去了何方,结局如何。
沈云舟在得知自己并非张氏亲生骨肉之后,便立刻暗中派人详查自己的身世来历。
虽因年岁久远、人事变迁,未能将当年旧事的每一处细节全然查清,却也大致拼凑出了事情的轮廓与真相。
即便无法还原所有经过,但有一点他可以确信无疑。
他生母何思宓的惨死,绝对与张氏脱不开干系。
想到这,易知玉轻轻叹了一口气。
今日在厢房中,听沈云舟用平静却难掩沉痛的语调讲述他生母的往事时,
不知为何,她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眼眶不受控制地泛红,泪水当时便有些不受控的落下了。
尽管沈云舟并未详述何氏最终选择自焚的具体心境,但易知玉却能深切地体会与猜想。
一个被夺去正妻之位、贬为妾室的女子,面对权势滔天的太傅之女,她毫无抗衡之力。
当流言蜚语甚嚣尘上之时,她与年幼的沈云舟在沈家的处境只会愈发艰难、如履薄冰。
她,或许正是为了彻底护住儿子的前程与安危,才毅然选择了那条绝路。
只要她一死,附着在沈仕清身上“宠妾灭妻、攀附权贵”的污名便能随之烟消云散。
为了死得“干净”,为了不让任何人再有议论的余地,她甚至选择了最惨烈、最决绝的方式,将自己付之一炬,烧得干干净净。
以此,换得沈仕清仕途清白,也或许是为沈云舟换来一线生机。
固然,何氏的悲剧与张氏的步步紧逼脱不开干系,若非她的介入,何氏的命运绝不会如此凄惨收场。
可易知玉的思绪不由得转向另一个关键之人。
在那个风波不断的时期,身为主角的沈仕清,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若他坚决不从,张氏又岂能轻易进门?
追根溯源,这一切悲剧的源头,或许正在于沈仕清的默许、权衡,乃至妥协。
易知玉能想明白这一点,她深知,以沈云舟的聪慧与敏锐,定然也早已看清。
因此,今日沈云舟提及父亲时,才会特意说出那句“为了不让父亲起疑,故请殿下言明我曾为张家求情”的安排。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或许正意味着,沈云舟对他这位父亲,也已筑起了心防,存了戒备。
毕竟,如今往事尚未完全查清,当年的诸多细节、所有关键环节之中,沈仕清究竟做了什么、知道多少,仍有待查证。
但有一点无可更改。
在何氏走向毁灭的悲剧里,沈仕清,亦是其中无法推脱的一环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