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甜美的陷阱(下) (第1/2页)
带着矿场的发现,专案组重新审视了整个案件。苏兰心的行动不再是简单的复仇,而是一个受害者对抗庞大犯罪网络的悲壮抗争。
“我们需要重新评估苏兰心的所有行动。”邢从舟在案情分析会上说,“她可能不是冷血杀手,而是试图摧毁这个犯罪网络的受害者。”
技术队对苏兰心电脑中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一个被隐藏的文件夹,里面是她多年来收集的“青龙会”犯罪证据,详尽程度令人震惊。
“她原本计划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小高说,“但在三个月前,计划突然改变了。她开始制定那个‘清理计划’。”
改变计划的时间点恰好与苏兰心接受癌症手术的时间吻合。
“她知道自已时间不多,所以从揭露转为直接行动。”宋冰轻声道,“一种绝望的选择。”
警方根据新发现的证据,开始对“青龙会”其他成员进行监控和调查。这个犯罪网络的庞大令人震惊,涉及政界、商界、文化界的多个重要人物。
就在警方全力行动时,又一起案件发生了。
康城著名拍卖行“珍艺斋”的老板陈景明被发现在办公室内死亡。现场没有强行进入痕迹,死者坐在办公椅上,面前放着一幅刚刚落槌成交的古代书画。死因是中毒,嘴角残留着糖画碎片。
办公室监控显示,陈景明是独自进入办公室,一小时后清洁工发现异常。但技术分析发现,监控有一段两分钟的空缺,可能被篡改过。
在现场,警方发现了一个隐藏的保险柜,里面不是钱财,而是一份名单——更完整的“青龙会”成员名单,上面有17个名字,其中8个已经被划掉。
陈景明是名单上的第9号。
“清理在继续。”老周面色凝重,“苏兰心或者whoever在继续她的工作。”
邢从舟检查现场时,在死者手中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行诗:“糖甜尽处苦自来,画皮之下真相白。”
这句诗似乎指向某个地点或下一步行动。
经过分析,警方认为“画皮”可能指代康城戏曲博物馆的“面谱展览”,因为戏曲中常有“画皮”剧情,而面谱象征着隐藏的真实面目。
赶到戏曲博物馆时,展览已经关闭。在博物馆最隐蔽的角落——一个展示传统傩戏面谱的展柜后,他们找到了另一个金属盒子。
盒子里没有武器或证据,只有一张记忆卡和一朵苦兰花。
记忆卡中的内容令人震惊:一段录音记录了一场秘密会议,参与者包括多名高官显要,讨论如何瓜分新一批走私文物和掩盖矿场事故。录音中清晰可辨王志远、吴启明和陈景明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录音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隼”的人的声音——那声音经过处理,但语调风格与之前所有猜测都不同,显得更加冷静和权威。
“所以‘隼’可能不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任何人,”邢从舟分析道,“而是另一个更神秘的人物。”
技术队对录音进行声纹分析,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隼”的声音虽然经过处理,但某些音频特征与苏兰心非常相似。
“不可能,”老周否定道,“苏兰心是女性,录音中的声音明显是男性。”
邢从舟却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除非...‘隼’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角色,一个身份,可以被不同人扮演和使用。”
这个猜想让所有线索都有了新的解释。苏兰心可能不是“隼”,而是在模仿或利用“隼”的身份来完成自己的计划。
当晚,邢从舟在办公室熬夜重新梳理所有证据。在对比不同案件中糖画的细微差别时,他忽然发现一个模式:每个糖画的造型不仅代表受害者,还暗示着下一个目标。
隼→龙→凤→鱼...下一个会是什么?
根据传统糖画造型序列,隼之后通常是龙(王志远书房有龙纹装饰),龙之后是凤(陈景明的拍卖行名“珍艺斋”有凤凰标志),凤之后是鱼...
“鱼...”邢从舟喃喃道,“‘鱼’在犯罪网络中指代什么?或者谁?”
他立即调出“青龙会”名单,寻找与“鱼”相关的成员。名单上第11号成员名叫余启航,谐音“鱼”,是康城水产大亨,同时也以收藏古代水生生物相关文物闻名。
“下一个目标可能是余启航!”邢从舟立即向老周报告。
警方立即部署对余启航的保护和监控。但在他们赶到余宅前,噩耗传来:余启航在自家水族馆中溺水身亡,现场发现糖画碎片和苦兰标记。
凶手又一次抢先一步。
余启航的死亡现场极其诡异。他倒在私人水族馆的巨大鲨鱼缸前,全身湿透,手中紧握着一块鱼形糖画。初步检查显示他是溺水而死,但胃内没有水,更像是死后被布置的现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