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林则徐! (第2/2页)
张新心头一紧。云松道人危在旦夕,江西、云南等地线索恐怕已遭疯狂扑杀,哪里还有轻易可得的人证?
她沉默片刻,沙哑道:“证据虽是死物,但笔笔记录,桩桩交易,皆可查证。至于人证……他们杀人灭口的速度,远比找证据更快。大人若信,这些纸张便是惊雷。若不信,民女无话可说。”
文士静静听完,脸上看不出喜怒,只微微点头:“姑娘之言,在下会如实回禀大人。”
他顿了顿,似不经意般低声道:“近日广州城不甚安宁,颇多‘意外’。姑娘在此,暂可安心。”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铁门再次合拢。
张新看着那碗温热的米粥,心中波澜起伏。林则徐没有立刻否定,也没有将她交给地方官府,而是将她秘密扣押在此,并暗示城外危险……这是否说明,他至少信了五分?并且有意插手?
一丝微弱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再次点燃。
接下来两日,依旧风平浪静。每日有人送来饭食,却再无人与她交谈。广州城内关於钦差严查鴉片的风声越来越紧,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夜。
第三天夜里,广州城毫无预兆地戒严了!
大批兵丁涌上街头,火把将夜空映得如同白昼。马蹄声、脚步声、呵斥声不绝于耳。隐约间,似乎从十三行方向传来了激烈的冲突声和零星的火铳声!
张新挣扎着爬到囚室唯一的小窗下,努力向外望去,却只能看到行辕内的守卫和远处天际不正常的红光。
发生了什麼?林则徐动手了?因为鴉片?还是因为……她提供的证据?
她的心脏狂跳起来,血液奔涌。
这一夜,广州城无眠。
天亮时分,戒严仍未解除,但街上的骚动似乎渐渐平息。一种异样的、混合着恐惧和兴奋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囚室的门再次被打开。
进来的还是那位青衫文士,但此刻他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又有一种振奋的光芒。
“姑娘,”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急促,“大人已连夜上奏,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城!并动用钦差关防,查封了与名单有关的叁处十三行商馆及其码头仓栈!缴获鴉片数万箱之外,更起获大量与江西、云南等地往来的密信账册,以及……数箱标記诡异的丹药与矿石!”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着光:“证据链……对上了!大人请姑娘放心,此案已通天听,绝非广东一隅可掩!陛下……必然震怒!”
通了!终于通了!
张新只觉得一股热流冲上头顶,眼眶瞬间湿润!多日的奔波、危险、屈辱和绝望,在这一刻似乎都有了价值!
林则徐果然没有让她失望!这位铁腕钦差,真的以雷霆之势,将这盖子狠狠掀开了一角!
“多谢……多谢大人!”她声音哽咽。
“是姑娘之功。”文士正色道,“大人说,姑娘於国有功。然广州已成是非之地,十三行余孽及其背后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姑娘继续留在此处,极度危险。”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通关文书和一袋碎银:“这是大人为姑娘准备的。他已安排可靠之人,连夜送姑娘离开广州,前往……福州。”
“福州?”张新一怔。
“是。”文士压低声音,“大人与福建巡抚徐继畲徐大人乃旧识,且有书信往来。徐大人为官清正,见识广博,对洋务、矿务乃至民间秘密结社均有涉猎研究。大人已修书一封,将此事来龙去脉告知徐大人。姑娘可持书信前往投奔,或可助徐大人继续深挖‘丹鼎社’於东南沿海之脉络,并暂保安全。”
福建巡抚徐继畲?张新隐约听过此人之名,确是晚清难得的开明能吏。
林则徐此举,既是保护她,也是希望将调查的火种继续传递下去,从广东烧到福建,让“丹鼎社”应接不暇!
“民女……遵命!”她接过文书和银袋,重重点头。
当夜,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马车悄然驶出钦差行辕后门。张新换上了一身普通民妇的衣裳,坐在车内,听着车轮碾过寂静的街道,驶向码头。
一艘早已等候的快船载上她,升起风帆,趁着夜色,顺珠江而下,驶向茫茫大海
她站在船尾,望着渐渐远去的、灯火零星却暗流涌动的广州城,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路,从紫禁城到热河,从京西矿洞到江西药庐,再到这南海之滨,她失去了太多,也见证了太多的黑暗与牺牲。
但火种,终于没有熄灭。
船行海上,波涛起伏。数日后,福州码头在望。
相比于广州的紧张压抑,福州显得略为平静。她按照指示,没有直接去巡抚衙門,而是找到了城中一处名为“致用书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