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故纸堆里的线索 (第2/2页)
这段故事,我在《史记》里读过,但这里的记载,却多出了一个关键到足以颠覆一切的细节!
竹简上是这样写的:
“……太子气息全无,百官皆以为薨。先生至,望其鼻翼微动,言其‘尸厥’,可活。遂取针具……”
看到这里,和史书记载并无二致。
但下一句,却让我瞳孔骤然收缩!
“……其针具,非金非石,乃琉璃管也。其内有光华流转,触之温润。先生持管,刺入太子百会、涌泉诸穴,光华随之入体,顷刻,太子竟复喘息……”
非金非石!
能放光的琉璃管!
我的脑子“嗡”的一声,仿佛被重锤狠狠敲击了一下!
这哪里是什么“针具”?
这分明就是某种高科技的能量导入设备!
就像我在大祭司记忆中看到的,图特神为法老治病时,使用的那种闪烁着微光的水晶细管针!
一模一样!
这个细节,足以成为铁证!
寻常史官,在记录这段历史时,因为无法理解这种超越时代的造物,只能用他们认知范围内最接近的词汇——“针具”来形容。
而一些更严谨,或者说更不知变通的记录者,则忠实地记下了它的奇特形态——“能放光的琉璃管”!
我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继续往下看。
竹简的最后,是一段极不起眼的、仿佛随笔般的记述:
“先生晚年,常西向而望,言归期将至。后入蜀中青城,于丈人峰下,留一铁箱,曰:‘医道之极,非在救人,而在格物。此箱,留待后世有缘者,或可窥天道之一隅。’言毕,化虹而去。”
化虹而去!
留下一只铁箱!
医道之极,在于“格物”!
线索,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全部串联起来了!
扁鹊的遗物,那个由未知金属制成的“行医箱”,就在青城山,丈人峰下!
“婧山!”我压抑着激动,将竹简递给他,“你看!”
婧山接过,神魂一扫,内容便尽数了然。
他眼中那金色的火焰,也猛地燃烧起来!
“找到了!”
“对,找到了!”
我攥紧拳头,心中的迷雾被彻底拨开,前路一片清明。
图特就是扁鹊,扁鹊就是“园丁”。
他的“行医箱”里,装的绝不是草药银针,而是和秦陵地宫核心一样,来自上一个宇宙纪元、足以揭示真相的超时代造物!
而那第三份星图,也必然藏在其中!
“走,”我站起身,目光灼灼地望向窗外,远方的青城山脉轮廓,在夕阳下若隐若现,“我们去青城山,取回扁鹊真正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