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没圆房的丈夫 (第1/2页)
黎明前的山村,万籁俱寂,只有几声零星的鸡鸣,划破了笼罩天地的深蓝暮色。夏晚家的倒座房里,亮起了昏黄的油灯。
有了罗晓英的帮忙,做豆腐的效率确实大大提高。
一个捣桑叶,一个过滤稻草灰,两人一边干活,一边聊天。中间得闲的功夫,夏晚还准备自己要做的糕点材料。
嫩竹叶洗净,捣成汁。用纱布过滤出一汪碧水,加入适量的面粉和糖,揉好成团,发酵备用。
等四筐碧绿如玉的翡翠豆腐汁烧好,倒入筐中静置,才天光大亮。
“三妹子,我先回去了。”罗晓英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道。
夏晚也没有留她,她知道罗晓英的性子,笑着说:“知道,你回家还得做早饭呢。”
送走罗晓英,夏晚转身进了屋,刚准备淘米,顾小山就起了。
夏晚将米下锅,烧火的事交给顾小山,便抗着锄头,拿出那十颗比金豆子还珍贵的辣椒种子,去屋后的菜地育种。
如今这个时代,没有塑料薄膜可以用来搭建育苗棚,她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法子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她用锄头挖了十个小小的泥窝,每个泥窝之间都隔着一尺来宽的距离。然后将一颗颗种子,轻轻地安放在泥窝中央,再用细土掩上,最后挑来一担粪清水,给每个泥窝都浇得透透的。
干完这点活,夏晚清干净手,回屋沥米。
将沥好的米倒入木甑里,盖上盖子。昨天没有做的南瓜洗净切成小块,倒入锅里,拢在甑子下,吩咐顾小山:“上大气了,你开盖子,夹几粒米尝一尝,软了就别再烧火了。”
“嗯。”
米饭上,垫了一层薄薄的粑叶,洗好切成薄片的黄南瓜,倒在粑叶上,盖上甑盖。
夏晚洗好衣服,去溪边清洗。
回来时,顾小溪拿着竹枝,正把院子里的鸡往外赶,见状赶紧跟夏晚报告:“娘,哥哥说,饭蒸好了。”
”好。“夏晚将衣服晾好,来抱木甑,把水煮的南瓜回锅,打发两个孩子去吃早饭,自己则用木勺子将蒸好的黄南瓜捣成泥,加入糯米粉和少量的糖,揉成汤圆团子,把之前发酵好的竹叶汁面团拿出来,也揉成一个个汤圆团子。
红色的团子与绿色的团子合在一起,揉圆,再放入她做的简易木模中,压制成型,搁在蒸笼布上,一斤面粉和一斤糯米粉做出的碧玉黄金糕,刚好装满一笼。
兄妹两人已吃过早饭,顾小山跑来,说:”我来烧锅。“
顾小溪:”娘,你快去吃饭。“
等夏晚吃过早饭,碧玉黄金糕也蒸好了,黄绿撞色的漂亮搭配,看得两个孩子一愣一愣了。
夏晚笑着说:”给你们一人留一个,下午当点心吃。另外两个,你们等下给春兰姐姐送去。“
余下的放井水里湃上,夏晚将一家人昨晚换下来的衣服去溪边洗好回来,正在晾衣服,罗晓英背着一个空背篓,人还没进院子,就说:“三妹子,我就知道你差不多该走了,还好赶上了。”
夏晚笑道:”没有呢。嫂子来了,正好帮我搭把手。“
她看夏晚拿出箩筐来,赶紧上手来,说,“这四筐呢,你一个人挑着走六七里山路,那不得累趴下?快,分我两筐,我们一起背着进城,总要轻松点。”
夏晚想着这几十斤重的东西,一个人挑着确实有些吃力,便也没有再推辞,笑着分了两筐给罗晓英。
两人一同上路,路上有说有笑,脚下的路似乎也变得短了许多。
到了醉仙楼,夏晚让罗晓英去交,自己则把带来的二十块碧玉黄金糕拿出来,请陈掌柜品尝。
只看卖相,陈掌柜就赞不绝口:”你这糕点,叫什么名儿?“
夏晚笑道:”碧玉黄金糕。“
”这名字好“,陈掌柜笑着说,”少东家有事,晚些才会来酒楼。“
夏晚:”掌柜你先尝尝,要是觉得可以,我们再商量。“
陈掌柜品尝后,说:”这是糯米粉和面粉做的,胜在卖相新奇,只是,这种糕点,买方子就算了,供货什么价,你且说说?“
夏晚:”这糕点,费的就是时间。既卖给酒楼,必定不对外卖。掌柜你看这样行不,酒楼每天要二十个,就算十二文一块,要是数量翻倍,那就十文一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