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登机 (第1/2页)
现在绝大多数人的工资都在三十多、四十块左右,一张机票就要将近七十块钱,相当于一个人两个月的工资,这样的价格一般人根本招架不住。
要知道从四九城到冰城的火车票卧铺也不过六块多一点,价钱上将近十二倍的,节省的也不过就是一天多、不到两天的时间而已。
正是因为这样的价格差距,让那些有能力、有关系开到介绍信的人也不会轻易坐飞机。
毕竟没有谁家一天多就能赚两个月的工资的,而他现在坐趟火车就能赚到了,当然工费的除外。
连续坐两天火车对于未来的人或许是件相当受罪的事,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就跟洒洒水也差不多。
特别是那些有过插队经历的知青来说,火车上要是有个座位的话,他们能一口气从南端的雷州半岛坐到北端的漠河。
一开始排队的时候韩立在心里面还吐槽了一下买张票这也太慢了吧,但是轮到他自己办手续的时候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慢。
售票员检查过介绍信、证件,收到钱之后,地勤人员会让乘客过秤称重,然后把乘客的体重、行李的重量交给售票员。
售票员拿到乘客的重量数据后,先是拿出当值飞机的表格,开始计算这次航班有没有超载,都有哪些座位可以售卖。
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售票员统计完成后,她还会给飞机上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进行再一次的确认。
双方核对无误后,售票员才用钢笔在机票、登机牌、行李牌上进行填写。
这时候的机票并不是未来的一张纸板,而是一个有塑料封皮的小册子,打开后里面有旅客联、财务联、结算联等等,最后印有旅客须知等内容。
乘客买完票想进入候机区域的时候,相关的地勤人员会逐一核对机票和相关证件,确认无误后,他们会在手写而成的机票、登机牌、行李牌上面盖章、贴好座位号,这时候才算是完成了登机前的所有程序。
韩立在等待登机的时候,他跟旁边一位上了年纪的地勤人员闲聊了起来。
从这位老师傅口中得知,因为四九城到冰城的航线比较繁忙。
所以他们这次乘坐的飞机是国家在70年左右的时候,从英吉利那边采购的33架三叉戟2E型客机其中一架,而不是那些里–2型、伊尔-18型的小飞机。
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个老师傅身上四九城人特有的贫嘴劲就上来了。
他先是感叹了一下这些年机场飞机的变化,说韩立他们这些人赶上好时候了,现在出门都能坐上三叉戟客这种高档的飞机了。
里–2型这种坐着非常的飞机坐着非常憋屈的就不说了,但是伊尔-18型飞机在他们这些机场工作人员的眼中可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伊尔-18型飞机不但参与了许多大事,还是教员、Z.以及的专机。
韩立跟这位老师傅闲聊没多久,他们就要开始登机了,大家非常有序的排着队跟着工作人员走出候机室、走向了飞机。
【目前这个时间段无论在机场,还是在飞机上都是不允许照相的,一直到了80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在民用机场才开始允许照相。
那时候很多人不但在登机的过程中各种拍照,自己照不到全景就请别人帮忙照相,或者是双方互相照相,有些人靠着关系进来照相赚了不少。
所以,网上的那些七、八十年代坐飞机的照片,大多都是标题党,因为目前这个时间段,除了官方根本就允许任何人拍照。】
舷梯口一位面带微笑、素面朝天、一头短发,穿着白色衬衣、蓝色工装裤的年轻女乘务员在这里查验乘客的登机牌。
(这时候国内没有空姐这个称呼,大家都是以乘务员称呼,服装跟列车员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待遇要高的多。)
韩立从乘务员手中接过自己的登机牌,说了声谢谢就走了进去。
韩立按照自己号牌走过去,他的运气一向不错,他的座位是挨着窗户的。
虽然韩立在出国的长途飞机上已经看够了外面的情况,心里面不太在意自己是不是能靠着窗户,但是明亮的地方会让人比较舒服。
韩立坐好后就开始张望起来,虽然刚才地勤老师傅说四九城到冰城的航线比较繁忙,但是一百多人的客舱最终只坐了不到四十人。
那些空位上已经提前放上指定重量封好的箱子和蛇皮袋,里面装的都是一些从四九城运往冰城的普通货物。
现在座位、座位下面放货物的这个情况还是改进了的,根据那位地勤老师傅说,以前乘客人数不够的时候。
比如:四十个座位只有十来个人乘坐的时候,为了保证安全,机场工作人员会在指定的位置上,放上相应重量的压舱石才能起飞。
因为机舱内没有空调、还不通风,在这样的季节、这种空间里面就如同一个大蒸笼一样。
韩立看了一圈没有什么意思,只感到一阵阵的闷热袭来,从提包里面随意的拿出一本书就翻看起来。
看书让韩立的心很快就静了下来,没一会感觉不到闷热了。
不过这份心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乘客全部登机后,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最后的检查,刚才那位查验登机牌的女乘务员也推着小推车走了过来。
这一次是机场送给乘客的礼物,这种小礼物的种类、数量都不太固定。
韩立他们这次收到了一把折扇、一个四九城国际机场扩建的纪念钥匙扣、一盒十只装的华子香烟、一本封皮上印着飞机的记事薄,一把飞机摸样的小梳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