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三仙儿、现状 (第1/2页)
韩立听完刘姨的话有点哭笑不得,原来那位老张的孩子跟丁玉兰那个小丫头从初中、高中一直是同学,上大学的时候才分别考入两个不同的学校。
偏偏丁玉兰的成绩始终赶不上人家,一直处于被碾压状态,包括到大学里面也是一样,这也成了老张每次见到刘姨后必定会炫耀的事。
今天老张在大门口见到刘姨后,迫不及待的把他们家孩子进入了学生会的学习部这件事炫耀了一下,顺道还吹嘘了一番自家孩子怎么、怎么样.等等。
这也是韩立过来后,刘姨会把他从插队到现在的情况全部说了一遍的原因。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十一点多了,刘姨在门岗这打了个电话,然后就带着韩立直接回家去了。
刘姨家还是那个样子,只不过少了丁玉兰那个小丫头冷清了不少。
韩立到这里一点都不客气,不用刘姨动手,自己就先给自己泡了一杯茶。
接下来就是闲聊,主要是刘姨问韩立说,包括他出国的见闻,以及韩妈的情况,大、小明他们小哥俩现在的样子.等等。
韩立也在适当的时候问了一下那个便宜姨夫丁正民,还有小丫头丁玉兰的情况。
他们俩在家里面聊的正热闹呢,丁正民拎着两个装满饭盒的网兜从外面回来了。
哪怕两家的关系不错,韩立跟刘姨说话的时候非常自在,但是跟丁正民这边多多少少还隔了那么一层,所以见面后的寒暄客套是必不可少的。
刘姨接过网兜就开始摆菜,韩立则是跟丁正民坐在一块闲聊。
这关系不一样,聊到的话题也不一样。
韩立跟刘姨聊的时候大多都是以家庭为核心,但是到丁正民这边,这个话题就变成以他出国后的见闻、经历,以及改开后这两年的种种变化为主。
不过他们俩聊了没多久,刘姨那边就把饭菜给摆好了,招呼他们过去边吃边聊。
韩立坐在桌子上后,发现自己这个便宜姨夫带回来的这些菜不但很硬,而且还有三道放到以后很刑的菜。
硬菜是锅包肉、酱肘子、香肠拼盘、烧鸡。
那三道很刑的菜分别是,砂锅熊掌、梅花鹿筋,还有一道“地三仙儿”。
熊掌、鹿筋这些韩立全都吃过,特别是鹿筋吃的更多。
但是地三仙儿这道菜是荤菜,不是用各种野菜,或者茄子、土豆、辣椒做成的地三鲜,那怕韩立在这里待了好几年也没没有吃过。
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在东北民间有狐(狐狸)、黄(黄鼠狼)、白(刺猬)、柳(蛇)和灰(老鼠)五仙。
这个时代的地三仙儿的原材料用的就是其中的三仙,因为大家一般不会去吃黄鼠狼和老鼠,所以大多数的地三仙儿都是以狐狸、刺猬、蛇身上最好的部位制作而成。
要说这些小动物比较好找,为什么韩立在这里待了好几年都没有吃到过呢?
这个还是因为当地人大多数人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面非常相信这一套。
让他们不信可以,但是让他们吃的话,那是发自内心的抗拒。
特别是当地的一些厨师,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大多数都不会碰这道菜。
包括戚招娣在这里跟着那个叫刘拴柱的国营饭店厨子,他就轻易不会碰这道菜,除非是上级下派的硬性任务。
即便是硬性任务,刘拴柱也都是让徒弟处理食材,他从起锅烧油开始,到烹饪结束、装盘端走这段时间,嘴里面会一直小声嘟囔着谁都听不到的话。
只要不是指派,那些敢于做这道地三仙儿的厨子,大多都是思想犯过硬,从心里面不相信这些的厨子。
但是这种厨子大多都在机关单位负责小灶,韩立这些年没有吃到过很正常。
这顿饭只有他们三个人,丁正民下午也没有什么事。
大家在饭桌前边喝、边聊,韩立得知了最近牛大海两口子,原先上河村赵胜利、赵村长,现在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后的一些情况。
至于上河村那边,自从韩立离开之后,无论丁正民还是刘姨,他们都没有怎么特别的关注过。
毕竟上河村只是一个村级单位,一些日常的小问题在乡公社那里就会被解决,县里面要是什么都管的话,累死他们也忙不过来,而且会让下面的人心生不满。
除非村里面出现了什么特殊情况,乡公社那边拿不定主意,或者压不住的时候,否则的话村里的琐事一般不会传到丁正民这个思政办一把手的耳中。
韩立从丁正民这边得知,因为县里面最近的一些人事变动,一个常、委副县长可能要调任到区里任职。
这让原本担任县社(县供销社)主任的牛大海心里面有了想法,所以他近期一直在活动,想要尝试一下能不能更进一步。
听说,牛大海家的老爷子为此没少从五长那边往市里面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