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现实不是小说、到家 (第1/2页)
韩立他们虽然想挤进去,无奈过道太窄,围观的人数太多,不把前面的强横的推开、划拉开的话根本就走不过去。
不过这时候乘务员和乘警从另一侧过来了,围观的人很快就让开了道路。
要知道硬卧车厢现在待遇哪怕被降低了一级,可它依旧是乘务员重点观察的地方,不是那些挤不进去硬座车厢可比的。
所以,乘务员在听到吵架声后,连忙拿出去年才配给上的对讲机,把另外一节车厢的乘警给喊了过来。
(我国铁路列车的对讲机应用很早,但是乘务员的手持对讲机普遍应用在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越重要的线路配发的越早。)
乘务员和乘警来了之后,在大家的讲述中很快就把事情搞清楚了。
抢座的是一个老太太,原因就是她买的站台票混上车的,按说上车后去朝乘务长补张票,要是多出一点钱的话补张硬卧票问题也不大。
因为在目前这个时间段,客运列车上的成员还是比较喜欢这种上车补票人的,这个懂的都懂。
但是这个老太太她不想这个花钱,而且她上车前听说卧铺车厢的地方很宽松,基本上不会有人来查票,所以她一上车就挤到了这里。
火车没有开动的之前,这个老太太在硬卧里面转了一圈,相对其他下铺座位上的那些老爷们、中年妇女,她选定了这个看起来面嫩、没有什么社会经历、比较好欺负小姑娘的铺位。
一开始的时候这个老太太说话还不错,小姑娘也没有在意。
她们俩有说有笑的,相处的非常好,这让同一个单间里面的乘客以为她们是祖孙俩呢。
可是当火车出站之后,小姑娘脱掉鞋子躺下休息的时候。
这个老太太可能是感觉火车已经跑起来了,这时候她不怕被赶下去。
可能心里面不平衡,也有可能在家的时候作威作福惯了,当然更有可能是刚才聊天的时候感觉她感觉这个小姑娘比较好拿捏。
于是这个老太太同样要躺上去休息,这一下小姑娘就不干了,这个卧铺本来就小,躺两个人的话跟紧紧抱在一起也差不多。
这个老太太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小姑娘不同意后,她在旁边一边掐人家,一边说小姑娘不孝顺,不知道让奶奶躺会。
现在的天气穿的都是单衣、半袖,小姑娘直接就被掐哭了。
同一个单间里面的乘客,因为她们俩在开车前的互动,真的以为她们是祖孙俩呢,于是就在旁边谴责起这个小姑娘来。
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至于小姑娘的辩驳没有几个人理会,他们心里面怎么痛快怎么说。
什么不懂事,不孝顺、到现在还要狡辩,要是他们家的孩子这样直接腿打断等等。
小姑娘一张嘴根本就说不过这些人,她越来越大的哭声引发了后面围观和乘务员的到来。
制服的震慑力非常大,乘警的到来让这个老太太不敢隐瞒把事情的经过全都说了出来。
真相大白后,这个老太太就被带走了。
不过韩立感觉自己不能白起来一趟,于是就冲着那个小姑娘大声的喊道。
“那位小女同志,现在什么年代了,咱们可不能白受欺负,一定要让这样的人付出代价,你看看你胳膊上被掐的那些乌青。
她的性质不仅仅是逃票,还涉及到人身伤害,从她的所作所为上不难看出,这个人应该存在着很深的封建思想残余,我们绝对不能放过这样的人。
现在你可以跟过去向乘警组报案,要求对这个人依法严惩,绝不和解。
根据79年出台、80年施行的相关法律当中第160条规定,她这种行为已经涉及到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了。
这属于藐视社会公德,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破坏公共秩序,哪怕你的伤势不至于让她判刑,但是拘留上几天还是没有问题。”
【其实就是流、芒罪,80年颁布,83年再次定义之后,这才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那个什么都能装的口袋、Z,不过现在是81年,某些情况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
韩立的几句话把周围的人全都给震惊到了,包括刚才的那位乘警在内。
因为在这个年代别说胳膊上被掐乌青了,哪怕双方打破头、打折胳膊、腿都不是什么大事,大多都是调解一番双方和解结束,生死仇敌不算。
而,那些较真的人会被同事、乡邻们下意识的排挤、疏远。
因为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在所难免,这个就跟屋檐要滴水、勺子得碰锅一样,他们也怕自己某一天因为某件事,被对方给较真的送进去。
在这个人口没有什么太多办法流通的时代,长期以往这个人或者说这一家子被众人暗里排斥,他们的名声就可想而知了。
你一个人可以不在意,但是你的父母呢?妻子呢?孩子呢?
特别是小孩子,打打闹闹、磕磕绊绊太正常了,你要是较真的话,那你的孩子就会被所有孩子排斥、疏远。
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其他孩子或许不会打你孩子,但是他会遭遇所有人的心理欺凌、孤立、排斥等各种冷暴力,这事你还没地方说理去。
所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活法,这个情况不会以你的个性而改变。
(其实在相关法律出台之前,当时主要是以人治为主,法治为辅,所以调解书、谅解书这种东西是真的存在的,而且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