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考察、举措 (第1/2页)
韩立吃过午饭后坐回到沙发上,想了想,开始翻看桌子上另外一沓报纸、书刊,这里面是目前香江第一大产业,纺织业和成衣业的相关资料。
当初何米在透露出对服装行业感兴趣的时候,韩立他内心是不太赞成走低端路线的,当然这也是当初他在国内,不知道能长时间停留在香江的原因。
不过韩立身边现在又多了一个锺楚虹,之前两个人交流的时候。
韩立从对方的话中猜到,她要是接受自己那个未知朋友投资的话,很大几率会做服装这个家里面已经熟门熟路的行业。
而韩立现在也变成了能够长时间待在香江的大学副教授,那当初的想法就要做出一些灵活性的改变了。
韩立想到这里的时候无奈的笑了笑,心想这应该也算是环境改变了当时的初衷吧,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个行业其实还真不错。
第一、中·低端的服装行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大有可为,这一点跟他当初在心里面帮何米指定的高端市场不冲突。
第二、韩立当初不想让何米涉及到中·低端的服装行业主要是怕麻烦,就算他有关系,现在也仅限于四九城。
但是服装可是要销往全国各地的,那时候就会遇到各种情况,韩立他不可能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消减自己的人情。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韩立现在身处香江,他要是在幕后顶着个外资商人的头衔回北边建厂的话会有很多便利。
外资的头衔在往后很多年都相当好用,抛开相关扶持暂且不说,最起码那些灰色地带的人想要找麻烦需要掂量一下。
第三、服装行业跟电子业不一样,只需要严格把关就行,根本不需要技术老手。
而且,这个时代国内的大姑娘、小媳妇谁还不会做身衣服呀,要是不会的话,她连个婆家都找不到,只要让她们学会操作缝纫机、锁边机就能成为一名熟练的工人。
只要有设备、有场地,制衣行业的工人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
第四、这条路要是可行的话,韩立现在就当是跟何米探路、铺路了。
何米?
这个制衣行业不是给锺楚虹谋划的吗?怎么又跑到何米这边了?
这人谁还没有个亲疏远近呀,何米死心塌地、不计得失的跟了韩立这么多年,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比较深厚。
最主要的是何米拥有特殊体质,以及她已经取得了韩妈和云家姐妹的承认。
还有,何米不但给韩立生了儿子小亮,现在肚子里面又怀了一个,凡事多为她考虑一点这没毛病,况且何米没有家人可以依靠,韩立是他唯一的支柱。
但是锺楚虹这边呢?
韩立跟锺楚虹刚刚接触,几次深入交流带来的感觉连感情都算不不上,根本没有办法跟何米那边深厚的感情相比。
按照前世锺楚虹为亡夫守住不嫁来说,她的品性方面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性格呢,韩立从锺楚虹口中得知,她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需要帮衬。
锺楚虹决定跟着韩立的话,哪怕不是名正言顺,他也算是对方的姐夫了,所以帮衬小姨子、小舅子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事。
不过这个帮衬是有限度的,哪怕韩立不是太在意钱,但是他不能容忍锺楚虹如同伏地魔一样的去帮衬家人。
所以,韩立在没有确定锺楚虹是不是这种性格、这样人的时候,他暂且保留一手这个同样没毛病。
如果锺楚虹不是这样的人,这些、有些东西该是她的谁也拿不走。
言归正传,香江制衣业起步的时间比电子业稍微的早一点,这个时间起点在五十年代。
在52年的时候,英吉利为了保护本土的纺织业,对外执行纺织品进口配额,这就变相的给了香江纺织、制衣业一个机会。
五十年代香江制衣业初露端倪,但是因为投入很少,没有什么技术要求,有间空屋就能入行。
这个情况导致了大批人涌进这个行当,从而形成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让六、七十年代形成了香江纺织业、制衣业最为辉煌时刻。
同时也把香江的制衣业分成了三个档次,湾仔地区因为靠近军用码头,那里的裁缝店主要为各国士兵,以及在这里赚咸水妹服务。
尖沙咀附近大多都是一些专门为游客服务的小店铺,这些店铺以便宜和交货快赢得了一片市场。
制衣业最高一个档次的店铺大多都集中在中环,他们的服务对象全都是当时香江的上层人士。
经过多年的逐步筛选也好,优胜劣淘也好,最终留下了四家裁缝店,当年被香江行业内部的人称为四、大。
(这四、大其中一家裁缝店的老板,他是后来被影视圈称为“哥哥”父亲。)
因为制衣业投入少,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哪怕在楼道里面、放弃房屋当中也能拉起一波人来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