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火星的败局(五更) (第1/2页)
曲速引擎测试成功的消息,如同一声在密闭空间中炸响的惊雷,彻底改变了火星议会与铸造世界同盟之间的谈判态势。
其带来的冲击,尤其是陈瑜明确表态支持同盟方案,与沃克斯等人站在同一阵线,对火星议会而言,不亚于一场精神层面的地震。
谈判重新开启时,气氛已与之前截然不同。
火星代表团的数据流中,以往那种基于绝对权威的从容与倨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力掩饰却依然可辨的滞涩与沉重。
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几乎无解的局面。
核心矛盾赤裸裸地摆在台面:一旦按照同盟要求,放开技术认证和生产许可的垄断,火星总部赖以维持其超然地位的基石将瞬间崩塌。
火星对其他铸造世界的控制力,其根源并非单纯的军事或经济优势,而正是这套自大远征以来火星跟随帝国建立一起确立的、以“标准”和“许可”为表现形式的技术枷锁。
失去了这项特权,火星在法理上,与涅克萨姆、格瑞亚、卢修斯等铸造世界将不再有本质区别,仅仅是规模更大、历史更悠久的其中一个而已。
这是火星绝难接受的。
然而,现实却逼得他们不得不接受。
测试成功前,原体罗格·多恩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潜在的威慑,迫使火星内部的极端反对声音收敛,愿意坐在谈判桌前进行“磋商”。
那时,火星尚有周旋的余地,认为最多是付出一些代价进行“妥协”,远未到需要“低头”的程度。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曲速引擎不再是纸面上的理论或有待验证的原型,它已是经过实机测试、被原体亲眼见证的成熟技术。
陈瑜手中掌握的,是足以重塑帝国未来的、实实在在的筹码。
而他选择将这份筹码压在了同盟一方。
更关键的是,多恩原体的意志,在成功事实的加持下,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强硬。
继续对抗,已非明智之举。
火星议会此刻面临的,不是要不要低头的问题,而是如何低头的问题。
他们必须在必然的退让中,竭力争取“跪得不那么难看”,试图在即将崩塌的旧秩序废墟中,抢救出一些能够维持颜面乃至残余影响力的条款。
“……关于技术标准统一性的必要性,我们依然坚持。”火星首席大贤者的代码带着一种近乎僵硬的坚持,但这坚持背后已是强弩之末,“但在特定技术领域,或可设立‘联合研发与认证委员会’,由火星与主要铸造世界共同参与……”
沃克斯的机械触手发出一声轻微的、代表质疑的咔嗒声,打断了对方:“‘参与’的定义需要明确,首席大贤者。是拥有决定权,还是仅有建议权?
我们认为,对于各铸造世界独立研发并验证成功的技术,其认证权应归属于研发方自身,委员会仅负责备案与信息共享,确保基础兼容性即可。”
陈瑜平静地加入,他的数据流精准而致命:“曲速引擎的技术标准,将由我本人,结合测试数据与帝国海军实际需求进行制定。
我建议,以此作为新标准制定流程的范本——由技术创造者主导,各方协商确保适用性。”
火星方面的数据流出现了一阵剧烈的紊乱。
陈瑜此言,几乎是要剥夺火星在新核心技术标准上的话语权,将其彻底边缘化。
谈判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
火星方面节节败退,试图在每一个细节上设立防线,保留哪怕一丝过去的特权。
而同盟方面则步步紧逼,依据强大的事实后盾和联合阵线,逐一瓦解火星的抵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