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宪章舰队(一更) (第2/2页)
他没有寒暄,直接转向陈瑜,声音如同岩石摩擦:“测试数据我已审阅。‘永恒寻知号’证明了它的价值。
现在,告诉我你的判断。
陈瑜贤者,安装了曲速引擎的新月级,是否已准备好大规模列装帝国海军与阿斯塔特战团?”
陈瑜的猩红光学镜头光芒稳定,合成音平静地回应:“原体大人,技术已初步成熟,但大规模铺开并非最优解。”
他略微停顿,调出一组数据投影在星图旁:“帝国财政无法支撑在短期内为所有主力舰船换装曲速引擎,机械教的生产力,即便在新的框架下,也需要时间爬升。
更重要的是,如此激进的变革,势必引发帝国现有权力与后勤结构的剧烈震荡,其反作用力可能超出控制。”
多恩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但没有打断,示意他继续。
“我认为,推广应分阶段、分重点进行。”陈瑜的核心论点清晰呈现,“海军与星际战士战团,作为帝国的‘利刃与坚盾’,可以优先获得一部分配额,用于组建快速反应舰队或执行特定高优先级任务,这能立即提升帝国的军事投送能力,且规模可控。”
他的话语引出了真正的重点:“然而,有一个部门,其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却比任何战斗单位都更迫切需要这项技术——帝国的宪章舰队。”
陈瑜调出了关于宪章舰队的资料。
这些船只通常体积庞大但速度缓慢,依靠常规亚光速引擎或效率低下的旧式超光速引擎,在实体宇宙的固定航线上进行着看似平凡、实则至关重要的物资运输。
它们承载着从无数农业世界产出的、维系着万亿人口生存的粮食,运输着因各种原因(如亚空间敏感度极高、或所在星域亚空间不稳定)而不适合通过亚空间运输的、帝国征收的“什一税”物资。
“正因为其航速的缓慢,帝国的物资调配与税收周期往往长达数百年,效率极其低下。”陈瑜指出,“宪章舰队,它们不是帝国的锋芒,却是维系帝国这具庞大身躯生存与运转的‘血管’。血液流动缓慢,躯体便会僵化、坏死。”
他最终阐述其战略考量:“优先为宪章舰队换装新月级或类似的曲速运输船,将能极大地提升帝国的物流效率,缩短关键物资的周转时间,从根基上强化帝国的耐受力与稳定性。
同时,此举侧重于提升内部运转效率,而非直接增强某一军事派系,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刺激海军、星际战士修会乃至导航者家族等既得利益集团,减少推广的阻力。
这是一条更能保障帝国整体健康,也更稳健的路径。”
陈瑜的提议,将关注点从单纯的军事应用,转向了更深层次的帝国生命线改造。
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推广建议,更是一份基于对帝国整体结构深刻理解的战略规划。
罗格·多恩沉默地凝视着星图上那些代表着缓慢物流的、几乎凝滞的航线,他那坚毅的面容上没有任何表情,但锐利的目光深处,显然在进行着深远的权衡。
陈瑜的方案,无疑触及了一个远比单纯更换军舰引擎更为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