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技艺融合!巅峰创作的理念交锋 (第1/2页)
晨光透过非遗工坊的雕花木窗,在青砖地面投下错落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丝线的清香、木材的醇厚与釉料的独特气息。苏晚晚将三张设计草图平铺在紫檀木案上,柳老夫人、陈师傅和***围坐一旁,神情专注又带着几分凝重。
“这‘京韵风华’系列,是激活系统终极力量的关键。”苏晚晚指尖落在草图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我想将京绣的细腻、榫卯的精巧、景泰蓝的璀璨融合在一起,打造三件巅峰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审美。”
草图上,京绣屏风以“丹凤朝阳”为主题,翅膀部分预留出榫卯拼接的凹槽;榫卯摆件设计成微型祈年殿,斗拱间可镶嵌景泰蓝饰件;景泰蓝饰品则采用京绣纹样勾勒轮廓,三者互为呼应,构思巧妙。
可话音刚落,陈师傅就摇了摇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榫卯摆件的草图:“晚晚丫头,想法是好,但榫卯讲究的是严丝合缝、浑然天成,强行镶嵌景泰蓝,会破坏它的结构美感,本末倒置。”他拿起手边的榫卯模型,轻轻一拆一合,“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容不得半点将就。”
柳老夫人也颔首附和,她捻起一根绣线,眼神坚定:“京绣最讲究‘针随形走,线随色变’,屏风上的丹凤要是预留凹槽,绣出来的羽毛就会失去流畅感,灵气全无。”她年轻时曾绣过百幅屏风,对京绣的章法有着近乎执拗的坚持。
***则皱着眉看向景泰蓝饰品的草图:“景泰蓝的釉料厚重,京绣的丝线纤细,两者结合很容易显得不伦不类,要么让景泰蓝失了光彩,要么让京绣没了精致,很难平衡。”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基于各自技艺的专业考量,没有半分私心,却让原本充满期待的创作氛围瞬间变得凝重。苏晚晚看着草图上被标记出的一个个问题,心头泛起一丝无力感——她只想到了整体的融合,却忽略了每种技艺独有的特性和传承人们的坚守。
江砚端着刚泡好的茶走进来,看到案前的僵局,不动声色地将茶杯递到几位老人面前:“三位大师别急,晚晚的想法是打破常规,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相互成就。”
他的话像是一道微光,让苏晚晚眼前一亮。她拿起京绣屏风的草图,重新梳理思路:“陈师傅,您看,能不能将榫卯结构做成可拆卸的饰件,平时是独立的榫卯摆件,需要时再拼接在屏风上,既不破坏京绣的完整,又能体现榫卯的精巧?”
陈师傅眼睛一亮,接过草图仔细端详,手指在凹槽位置比划着:“这倒是可行,不过榫卯饰件的尺寸要精准到毫厘,难度不小。”
“我来配合!”***突然开口,他指着景泰蓝饰品的草图,“景泰蓝饰件可以做成薄片,贴合榫卯的弧度,釉料选用浅色系,既不会抢了京绣的风头,又能增添光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