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舅舅 (第2/2页)
不说别的,就是每三年的春闱,就会有一两个文曲星下凡。
还有从五湖四海赶来京城的才子、雅客,他们会拼了命的在各个诗会、雅集大放异彩。
出彩后,有关他们三岁能诗、五岁能文的各种段子,就会在京城的各个角落流传开来。
苏鹤延不能随意跑跳,她最大的消遣,就是听父亲、哥哥们讲各种故事。
所以,她知道古人只是“古”,并不真的“顽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一点儿都不比后世的人差。
又所以,苏鹤延不必太隐藏,她的身体不好,若是连脑子都不聪明,岂不太悲剧。
表现得聪明些,让长辈们知道她是个聪慧的小天才,即便年纪小,也能为自己争取到一定的话语权呢。
“三婶婶怎的忽然想起‘专门’给我送蜜饯了?”
苏鹤延的小奶音儿,特意强调了“专门”二字。
秦嬷嬷伺候了苏鹤延三年,对自家姑娘最是了解。
她不是蠢笨之人,作为苏家的家生奴婢,她更是对苏家三个房头的太太都有所了解。
唔,怎么说呢,出身将门的大太太赵氏、出身公主府的二太太郑氏,其实都还好,即便苏家落魄,她们也不会见风使舵、仗势欺人。
唯独三太太钱氏,她与伯夫人钱氏同姓,却也只是同姓,根本不是一家。
伯夫人的“钱”是江南的世家大族,三太太的娘家却只是盐商。
三太太嫁进苏家的时候,苏宸贵妃最得宠,苏家最风光。
按理,依着她盐商之女的身份,给苏三老爷做妾都勉强够格,根本就做不了正头娘子。
但,架不住三太太颜色好,而苏三老爷又是个恋爱脑。
他对钱氏一见钟情,死活都要娶她为妻。
苏焕、钱氏夫妇,对于幼子本就宠溺些,且考虑到他文不成武不就,还不能袭爵,亲事上就随了他愿。
所幸,钱氏虽然身份低,但娘家是真有钱,据说她的压箱银子就是以“万”为单位的。
十万两!
还只是对外宣称的,听说,钱家还给了钱氏干股,每年都有数以“万”两的分红。
那可是银子啊,苏家还是国公府的时候,国夫人的月例才二十两呢。
三房是整个苏家,最有钱的一房。
即使苏家败落,如今也还是三房在贴补公中。
“钱氏这位婶婶,本性不坏,苏家落难,她非但没有趁机远离,还拿出嫁妆养着苏家。”
“但,这人就是情商不高,明明已经花了钱,却总落不到好。”
“或许,是身份的缘故,她高嫁入国公府,那几年没少受气、受委屈。”
“有朝一日,她翻身成了养活苏家的功臣,就不可避免的有些‘飘’。她也不是故意翻旧账,就是想让人知道她过去的委屈,以及现在的功劳……”
其实,钱氏这么做,倒也没有什么不对。
就是她的方法,总能让人得了她的好处后,却怎么都不想记她的好。
比如苏鹤延,钱氏也是心疼这个病弱侄女儿的。
咳,她没有女儿,只有三个臭儿子。
对于乖乖巧巧、软软糯糯的小女娃儿,钱氏本能的喜欢。
她从自己的私库弄了不少好东西送给苏鹤延,这本身是好事,苏启、赵氏也都感念她的付出。
偏偏钱氏情商低啊,她硬是把长辈疼爱晚辈,弄得像是她在施舍苏鹤延这个小可怜。
苏鹤延根据观察,觉得钱氏应该不是“看不起”,她就是在做事情的时候,无法避免的透着几分市侩。
就,很难评。
苏家的长辈们,大概也都明白钱氏本性不坏,对于她某些“势利眼”的行径,也就不怎么计较。
“姑娘,三太太会专门给您送蜜饯,应该是听到了一个消息——”
秦嬷嬷笑了笑,轻声道:“姑娘,您的小舅舅打了胜仗,不日就要从边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