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车间签到,技惊四座 (第2/2页)
一股关于各种金属材料特性、微观结构、热处理工艺、缺陷辨识的精深知识瞬间融入他的记忆,与他原有的八级工技能相辅相成,让他在材料领域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粮票和香烟则是这个时代实用的硬通货奖励。
果然!在车间内部签到,获得的奖励更偏向于精深的技术知识,比在大门口签到又进了一步!虽然物资奖励相对日常,但这技术知识却是无价之宝!
赵四心中大喜,对签到系统的规律又把握了几分。
就在这时,车间那头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几个技术员和老师傅正围着一批刚下线的工件,低声讨论着,似乎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么了,建哥?”赵四故作迷茫地问道。
李建踮脚看了看,挠头道:“好像是新来的那批45号钢做的齿轮坯,质检科的人说硬度和金相好像有点不达标,波动有点大,正在那扯皮呢。咱也看不懂。”
45号钢?硬度波动?金相?
赵四心中一动,刚刚获得的【高级金属材料辨识与处理心得】立刻活跃起来。
他目光扫过那些工件,结合空气中细微的加热和冷却气味,以及工件表面的色泽和氧化层状态,心里瞬间就有了几个初步判断。
可能是原材料成分微偏析,也可能是热处理炉温控偶尔失灵,或者是淬火液浓度或温度出现了细微波动……
这些都是极其细微的问题,没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极难快速判断。
周师傅也被叫了过去,他拿着检测报告,皱着眉头,一时也难以断定确切原因。
赵四沉吟片刻,觉得这是一个不动声色展现价值的机会。
但是他不能直接冲上去指点江山,那太突兀了。他需要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他走到自己工位旁的工具箱,拿起一把最普通的钳工锉刀,假装在练习锉削基本功,耳朵却仔细听着那边的讨论,脚步也不经意地慢慢靠近。
“……炉温记录没问题啊……”
“淬火液也是刚检测过的……”
“难道是这批钢材本身就有问题?”
争论似乎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时,赵四仿佛是无意中路过,轻声嘀咕了一句,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附近的人听到:“咦?这氧化皮的颜色……好像靠东边炉口的那几块比西边的稍微深一点点?是不是那边炉温偶尔会高几度?”
这话一出,正在争论的几位老师傅和技术员猛地一愣,齐刷刷地看向赵四。
周师傅更是眼中精光一闪!炉温!东边炉口!他立刻快步走到加热炉控制台,仔细调阅近几天的温度波动记录曲线图。
其他人则赶紧去对比东、西两侧不同位置出炉的工件。
很快,一个技术员惊呼:“主任!周师傅!快看!东区三号测温点,前天晚上和昨天下午,各有两次短暂的异常峰值,高了大概十五度左右!”
“这边的工件硬度和金相确实普遍比那边的稍差一点!”另一个老师傅也证实道。
问题根源找到了!竟然是加热炉某个区域的控温元件出现了极其细微的间歇性故障!
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接着便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赵四。
这小子……就凭看了一眼氧化皮颜色的细微差异,就精准地指出了连自动记录仪都差点忽略的间歇性炉温异常?!
这是何等毒辣的眼力?!
周师傅大步走过来,眼神灼灼地看着赵四:“赵四!你是怎么发现的?!”
赵四立刻露出腼腆的表情,挠了挠头:“周师傅,我就是瞎猜的。”
“以前爱看书,书上说炉火颜色差一丝,出来的钢口韧性就差好多。”
“我刚好看到那几块颜色有点不一样,就顺嘴胡说了……没想到蒙对了。”
周师傅和周围的技术员们面面相觑,心里除了震惊,就只剩下感慨:这眼力,也太吓人了!
虽然赵四极力谦虚,但这一次,再没人把他当成普通的学徒工看待了。
这份观察力和对材料特性的直觉理解,简直堪称恐怖!
周师傅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都没说,但眼神里的赞赏和重视已经浓得化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