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特殊年代的课堂 (第2/2页)
“假设,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无法获得规定的高强度合金铸铁铸件,只能使用普通的HT250灰铸铁来制作这根承受重载和复杂应力的横梁导轨基体。”
“如何通过工艺手段,最大限度地保证其长期稳定性和精度保持性?”
台下顿时一片寂静。这问题触及了当前许多厂矿面临的潜在困境。材料受限,如何做出合格的产品?
几个学员尝试回答了加强筋设计、改善铸造工艺等,但都显得隔靴搔痒。
伊万诺夫听着翻译,眉头微锁,显然不太满意。
张夏生思索片刻,回答道:“或许可以从热处理入手,采用更长时间的时效处理甚至深冷处理,尽可能消除内应力,稳定组织。”
专家点了点头:“思路正确,是重要手段之一。但周期太长,能耗也高,对于大规模生产并非最优解。”
众人再次陷入沉思。
赵四举起了手。
“赵明同志,请讲。”伊万诺夫看向他,眼中带着一丝期待。
“伊万诺夫专家,”赵四站起身,语气沉稳,“我认为,在材料受限的前提下,或许可以换个思路。”
“一方面,在结构设计上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模拟,优化筋板布局和壁厚,将应力更均匀地分散,避免局部过载导致蠕变加速。”
他顿了顿,看到专家示意他继续,便接着说:“另一方面,在铸造工艺上,采用压力铸造或真空吸铸,提高铸件致密度。”
“最关键的是,在机械加工完成后,或许可以尝试一种振动时效与热时效相结合的工艺。”
“振动时效?”伊万诺夫眼睛微微睁大,“你具体指什么?”
“利用特定频率的机械振动,在工件内部产生微观塑性变形,从而更高效地消除残余应力。相比单纯热时效,它可以缩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处理时间,且能耗更低。”
“虽然对振动设备和控制有要求,但国内一些研究所应该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并非完全不可企及。”赵四结合了系统图纸里的部分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这个在当下略显超前的方案。
教室里鸦雀无声。振动除应力?这对大多数学员来说是个新名词。
伊万诺夫惊讶地看着赵四,随即脸上露出了极为赞赏的表情,甚至带着一丝惊喜:“非常好!赵明同志!你的知识面超出了我的预期!”
“振动时效确实是很有潜力的方向,虽然目前应用还不广泛,但你说得对,它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明显!你能想到将这个方案与结构优化、铸造工艺改进结合,思路非常清晰且切合实际!”
刘总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教室后排,此刻也忍不住赞叹道:“好小子!赵四!你这脑袋瓜是怎么长的?连振动时效都知道?还能结合实际想到这么多!”
“这个综合方案,虽然具体参数需要大量实验验证,但方向完全可行!为我们解决这类卡脖子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学员们这才反应过来,顿时议论纷纷,看向赵四的目光充满了惊奇和佩服。
李向阳用力拍了一下赵四的后背:“行啊!兄弟!你这玩意儿从哪学来的?”
张夏生推了推眼镜,看向赵四的眼神彻底变了,带着浓浓的好奇和一丝敬佩。
他诚恳地问道:“赵明同志,关于振动频率和激振器点位选择,你有什么参考资料或者思路吗?课后能详细聊聊吗?”
“当然可以。”赵四点点头,“我也只是看过一些粗略的介绍,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伊万诺夫看着台下热烈讨论的场面,尤其是目光明亮的赵四,欣慰地点点头,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和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