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勾勒未来的轮廓(中) (第2/2页)
问题在于缺乏科学的加速试验手段,导致产品环境适应性差,故障率高。
赵四在这个方向上停留了很久。他想起了雷达磁控管因微量硫化物而失效的教训,意识到随着装备越来越复杂、应用环境越来越严酷,没有科学的预测和验证手段,可靠性就是空中楼阁。
他标注:“此为基础支撑技术,需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环境应力筛选、高加速寿命试验等方法标准,并推广至关键元器件和整机考核。”
分析工作持续了数日。每个人负责的方向逐渐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附着具体案例、数据支撑和初步判断的厚厚一叠分析笔记。
赵四将大家的成果汇总,开始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先级排序。
他采用了一个简单的矩阵方法,横轴是“战略重要性”(根据对未来重点项目的影响程度判断),纵轴是“问题紧迫性”(根据当前故障频次和影响范围判断)。
经过反复权衡和讨论,一份初步的优先级清单逐渐清晰:
第一优先级(战略重要且非常紧迫):
高性能合金钢冶金质量提升(装备制造业基础,影响面极广)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制约产业升级和尖端装备发展)
电子元器件高可靠封装、散热及寿命评价(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的核心)
第二优先级(战略重要或非常紧迫):
特大/重载轴承可靠性技术(重大装备关键基础件)
特种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电子、高温、耐腐蚀等,面向未来需求)
极端工况润滑与密封技术(影响装备效率和寿命)
环境适应性及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可靠性工作的基础支撑)
第三优先级(需要关注和逐步解决):
大型/复杂铸锻件控形控性技术
高可靠性连接技术
无损检测与早期故障诊断技术
……
看着这份凝聚了小组心血和自身前瞻视野的清单,赵四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这不仅仅是一份问题列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书。
“接下来,”赵四对围拢过来的组员们说,“我们需要为每个优先方向,特别是第一、第二优先级的,提出初步的攻关路径建议。”
“包括:主要攻关内容、可能的技术路线、建议牵头单位或协作体系、预计所需的基础条件和大致时间节点。这需要我们查阅更多资料,甚至咨询一些领域内的专家。”
王永革搓了搓手:“这活儿越来越有劲了!感觉咱们像是在画一张大战的作战地图!”
陈继业推了推眼镜,严谨地说:“是的,这份报告一旦成型,可能会成为部里乃至更高层面制定技术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个判断、每一条建议,都有充分的依据。”
赵四点点头:“责任重大。大家继续努力,我们争取在一周内,完成这份《国家重大装备共性基础技术难题及攻关建议》的初稿。”
窗外,天色渐暗,但办公室里的灯光依然亮着。五个身影伏在案头,继续在纸堆和思绪中,为共和国工业的未来,勾勒着更加清晰和坚实的轮廓。蓝图上的线条,正一条条变得具体而有力。